流化床-化學氣相沉積(Fluidized bed-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FB-CVD)技術屬于材料制備理論與化工科學進行學科交叉的典型研究范疇。流化床技術因其傳熱速度快,混合均勻等特性特別適用于多相共存的反應過程,在化工生產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化學氣相沉積是近幾十年來發展起來的重要材料制備技術,廣泛用于制備各種單晶、多晶或玻璃態的氧化物、氮化物、碳化物等薄膜及厚膜材料,同時通過氣相摻雜可以實現材料功能的拓展和耦合。將流化床和化學氣相沉積技術相結合,就搭建起了材料的實驗室研究向宏量制備的橋梁,有望將材料研究從科學研究推向工程應用。
▲流化床化學氣相沉積制備SiC系列材料過程示意圖及相關產品
清華大學核能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利用流化床化學氣相沉積技術,研制成功了以碳化硅為主要包覆層的包覆燃料顆粒,該燃料顆粒即將用于新型的核反應堆,性能水平居于世界一流,具有我國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已經商業化生產。利用流化床化學氣相沉積原理,還能創造性的將微米包覆技術改進用于微納粉體的原位制備和包覆,生產出了碳化硅納米顆粒,碳化硅量子點,碳化硅納米線,碳包覆碳化硅復合納米顆粒,空心碳籠及三維石墨烯等相關重點材料。
在即將來臨的“2018年全國碳化物粉體與陶瓷制備技術交流會”,清華大學核能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劉馬林副教授,將使出自己的看家本領,為大家分享 題為“流化床-化學氣相沉積法制備SiC系列材料及在核能領域的應用”的報告,對相關內容感興趣的你,趕緊加入咱們的開封碳化硅專題會議吧!
劉馬林副教授
報告人簡介:
劉馬林,男,1982 年出生。目前任清華大學核能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新材料研究室副主任。
2000年9月進入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就讀,其間2002年9月輔修清華大學計算機系計算機應用專業;2004年7月獲工學學士學位。同年9月直接就讀博士研究生,其間2008年7月至2009年2月在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交流訪問;2009年7月獲清華大學工學博士學位。
2009年8月入選清華大學核研院“235”人才計劃,留校工作,擔任助理研究員;2012 年12月晉升為副研究員;2015年7月開始擔任新材料研究室副主任;2016年7月晉升為副教授,博士生導師。
研究方向及成果
學術研究方向為先進核燃料設計、制備與性能評價,聚焦國家核能重點需求開展核燃料及相關材料的基礎、應用和工程化研究。
已發表學術論文80余篇,其中SCI論文4余篇,EI論文20余篇;已累計申請專利30余項,其中獲批中國專利20余項,國際專利1項;參與撰寫學術著作3部;作為負責人主持各類科研項目共13項,另參與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等課題4項。2013 年入選北京市高等學校青年英才,2017 年入選北京市優秀人才,2018 年獲清華大學“學術新人獎”。
作者:粉體圈
總閱讀量:6118供應信息
采購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