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的鋰離子電池需要以更低的成本獲得更高的能量和功率密度。為了這個目標,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LNL)正在與Ampcera公司合作,開發用于制造3D結構鋰電池陰極的無溶劑激光粉末床熔融(L-PBF)增材制造技術。該項目從美國能源部的先進制造辦公室獲得了150萬美元。
據悉,L-PBF最初是為金屬部件的3D打印而開發的。LLNL的工作人員科學家和該項目的首席調查員Jianchao Ye正計劃使用這種增材制造技術,將正極粉末混合物熱粘合到鋁制集電體上,并產生獨特的三維結構,以實現更快的充電和更高能量密度的電池。

與常規工藝相比,無溶劑激光粉末床熔融更有望生產出高功率低成本的鋰電池
LLNL首席研究員Jianchao Ye說:“這種對環境無害的工藝可以加工出厚實的高容量三維正極結構,使鋰離子電池在15分鐘或更短時間內達到80%的快速充電目標——通過消除溶劑,超快激光加工允許大規模的電池制造,具有更高的生產量,更低的能耗和成本,并可能提高功率和能量密度。”
Ampcera 公司是美國先進電動汽車(EV)固體電解質技術創新者,在高性能固態電解質和電極材料方面擁有強大的技術實力。之后,Ampcera 公司將向LLNL提供最先進的、高度工程化的正極粉末,用于L-PBF加工。“LLNL和Ampcera之間的合作將加速用于高性能鋰電池制造的超快速和低成本的L-PBF增材制造技術的開發和商業化。在開發出3D結構的正極后,我們希望將該技術擴展到負極設計,同時進一步探索其在具有更高能量和功率密度的全固態金屬鋰電池中的應用。” Ampcera公司聯合創始人兼首席技術官Hui Du說。
粉體圈Coco編譯
本文為粉體圈原創作品,未經許可,不得轉載,也不得歪曲、篡改或復制本文內容,否則本公司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作者:粉體圈
總閱讀量: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