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以SiC為代表的第三代寬禁帶半導體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SiC具有寬帶隙、高臨界擊穿場強、高熱導率、高載流子飽和遷移率等優點,特別適合于制造高頻、大功率、抗輻射、抗腐蝕的電子器件,是半導體材料領域中較有前景的材料之一。
碳化硅粉在碳化硅晶圓生產中的應用
碳化硅晶圓的生產,是先要制備碳化硅襯底,目前其制備多采用改進Lely法、高溫CVD法和溶液法,其中以改進Lely法為主流。
Lely法,又稱升華法,其基本原理是:在空心圓筒狀石墨坩堝中(最外層石墨坩堝,內置多孔石墨環),將具有工業級純度的碳化硅粉料投入坩堝與多孔石墨環之間加熱到2500℃,碳化硅在此溫度下分解與升華,產生一系列氣相物質比如硅單晶、Si2C和SiC2等。由于坩堝內壁與多孔石墨環之間存在溫度梯度,這些氣相物質在多孔石墨環內壁隨機生成晶核。但Lely法產率低,晶核難以控制,而且會形成不同結構,尺寸也有限制。
隨著研究的深入,研究者提出了改進Lely法,也稱為物理氣相傳輸(PVT)法,在Lely法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將升華生長爐中引入籽晶,設計合適的溫度梯度以控制SiC源到籽晶的物質運輸,可以控制控制晶核和晶向,這種方法可以獲得更大直徑和較低擴展缺陷密度的SiC晶體。隨著生長工藝的不斷改進,采用該方法已實現產業化的公司有美國的Cree、Dowcorning、Ⅱ-Ⅵ,德國的SiCrystal,日本的Nippon Steel,中國的山東天岳、天科合達等。
PVT法
SiC粉料用于制備SiC單晶
在PVT法中,影響SiC晶體合成的因素有很多,其中SiC粉體作為合成原料會直接影響SiC單晶的生長質量和電學性質。因此,近年來制備高純的SiC粉體逐漸成為SiC單晶生長領域的研究熱點。目前行業內合成SiC粉體的方法主要有三種:第一種是固相法,固相法中最具代表性的是Acheson法和自蔓延高溫合成法;第
二種是液相法,液相法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溶膠-凝膠法和聚合物熱分解法;第三種是氣相法,氣相法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化學氣相沉積法、等離子體法。
高純SiC粉體的制備方法
生長SiC單晶用的SiC粉體純度要求很高,其中雜質含量應至少低于0.001%。在眾多SiC粉合成方法中,氣相法通過控制氣源中的雜質含量可以獲得純度較高的 SiC 粉體;液相法中只有溶膠-凝膠法可以合成純度滿足單晶生長需要的SiC粉體;固相法中的改進自蔓延高溫合成法是目前使用范圍最廣,合成工藝最成熟的 SiC 粉體的制備方法。
一、氣相法
1. 化學氣相沉積法(CVD法)
CVD法是通過氣體的高溫反應得到超細、高純的SiC粉體,其中Si源一般選擇SiH4和SiCl4等,C源一般選擇CH4、C2H2和CCl4等,而(CH3)2SiCl2、Si(CH3)4等氣體既可以同時提供Si源和C源,這些氣體的純度均在99.9999%以上。
化學氣相沉積法制備粉體
CVD法利用有機氣源合成高純的SiC粉體,但該方法對有機氣源以及內部石墨件的純度要求非常高,增加了生產成本。另外,合成的粉體為納米級的超細粉體,不易收集,同時合成速率較低,目前無法用于生產大批量的高純SiC粉體。
2. 等離子體法
等離子體法是將反應氣體通入由射頻電源激發的等離子體容器中,氣體在高速電子的碰撞下相互反應,最后得到高純的SiC粉體。等離子體法使用的氣源與CVD 法相同,氣體純度也在99.9999%以上。
等離子體法制備粉體
等離子體法通過高能電子碰撞得到高純的SiC粉體,降低了SiC粉體的合成溫度,通過增加氣體流量以及等離子腔的尺寸可以提高SiC粉體的產率。但是合成的粉體粒徑太小,需要進一步處理才能用于晶體生長。
二、溶膠-凝膠法
目前液相法中只有溶膠-凝膠法可以合成高純的SiC粉體,其制備過程是將無機鹽或醇鹽溶于溶劑(水或醇)中形成均勻溶液,得到均勻的溶膠,經過干燥或脫水轉化成凝膠,再經過熱處理得到所需要的超細粉體。溶膠-凝膠法合成的碳化硅粉體最早用于燒結碳化硅陶瓷,隨著工藝的不斷改善,合成粉體的純度也不斷提升,目前溶膠-凝膠法制備的SiC粉體已經可以用于單晶的生長。
溶膠凝膠法
溶膠-凝膠法可以制備高純度、超細SiC粉體,但是制備成本較高,合成過程復雜,不適合工業化生產。
三、自蔓延高溫合成法
自蔓延高溫合成法屬于固相合成法,該方法是在外加熱源的條件下,通過添加活化劑使反應物的化學反應自發持續的進行。然而活化劑的添加勢必會引入其他雜質,為了保證生成物的純度,研究人員選擇提高反應溫度以及持續加熱的方式來維持反應的進行,這種方法被稱為改進的自蔓延高溫合成法。改進的自蔓延高溫合成法制備過程簡單,合成效率高,在工業上被廣泛用于生產高純SiC粉體。該方法將固態的Si源和C源作為原料,使其在1400~2000 ℃的高溫下持續反應,最后得到高純SiC粉體。
自蔓延高溫合成法(SHS)
目前,在改進的自蔓延合成法中,研究人員通過控制起始Si源和C源中雜質含量以及對合成的SiC粉體進行提純處理,可以將大部分雜質如B、Fe、Al、Cu、P 等控制在1 × 10-6以下。然而,為了制備半絕緣SiC單晶襯底,SiC粉體中N元素的含量也必須盡可能降低,而無論是Si粉還是C粉,都極易吸附空氣中大量的N元素,導致合成的SiC粉體中N元素含量較高,無法滿足半絕緣單晶襯底的使用要求。因此,目前改進的自蔓延合成法制備SiC粉體的研究重點在于如何降低SiC 粉體中N元素的含量。
三種SiC粉體制備方法的優缺點
總結
目前合成單晶生長用高純SiC的方法并不多,以CVD法和改進的自蔓延合成法為主,其中氣相法合成的粉體多為納米級,生產效率低,無法滿足工業需求;同時,固相法制備過程的眾多雜質中,N元素的含量一直居高不下。后續應該在高純SiC 粉體粒徑和晶型對晶體生長的影響方面進行深入研究,從而加強對高純SiC粉體形狀、粒度、粒徑分布等參數的有效控制,并且對如何減少高純SiC粉體中N元素的含量還需進一步的研究。
參考來源:
1.碳化硅單晶生長用高純碳化硅粉體的研究進展,羅昊、張序清、楊德仁、皮孝東(人工晶體學報);
2.用于SiC晶體生長的高純原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高攀、劉熙、嚴成鋒、忻雋、陳建軍、孔海寬、鄭燕青、施爾畏(人工晶體學報);
粉體圈小吉
本文為粉體圈原創作品,未經許可,不得轉載,也不得歪曲、篡改或復制本文內容,否則本公司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作者:粉體圈
總閱讀量:1922供應信息
采購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