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經升級改造的新加坡蔡厝港(Choa Chu Kang)自來水廠舉行揭幕儀式,廠內建成全球最大陶瓷膜海水淡化處理系統,這套先進的過濾系統取代原有的沙濾,每天可處理4000萬加侖(約合18萬立方米)水。
據了解,與用聚合物膜凈化水相比,陶瓷膜可使失水率從5%降至1%.此外,陶瓷膜比聚合物膜更耐用,聚合物膜每5年需要更換一次,而陶瓷膜約20年更換一次。該項目將由新加坡UGL公司負責設計和建設,利用荷蘭PWN 科技公司的膜系統技術,并將安裝由日本Metawater公司提供的陶瓷膜。
事實上,荷蘭PWN科技為開發CeraMac建設的示范項目從2011年9月就是開始運行了,用于驗證陶瓷膜用于水處理過程的效率和可靠性。新加坡公用事業局自2016年起著手升級改造蔡厝港自來水廠的設備,包括使用先進的陶瓷膜技術、更新臭氧機等。整項工程耗資1.62億新元(約合8.34億元人民幣),歷時三年完成。
蔡厝港自來水廠工作人員表示,全球氣候變化可能導致某些地區有更多降雨,因此可能有更多雜質被沖進蓄水池,需要更先進的水處理技術來解決這些問題。其他五個水廠(勿洛道、武吉知馬、策士納道、實里達下段和兀里)下來也會陸續翻新,引進先進的水處理程序。
為分享創新水處理技術,新加坡公用事業局與荷蘭PWN及英國的飲用水和污水服務供應商South West Water簽署備忘錄,成立水務產業聯盟。接下來五年,三方將分享陶瓷膜的運作數據和方案。
參考來源:聯合早報
作者:粉體圈
總閱讀量:3549供應信息
采購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