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政策爆發年的2017年,廣大中小企業經受了各種各樣的嚴厲考驗,采暖季所采取的“停工令”尤甚。不過今年局面有望緩解,外媒眼里,全球前兩大經濟體的貿易沖突使得中國的經濟發展受到不小打擊,因此也使得當前中國政策發生轉變,又開始將經濟增長置于環保治理之上。
9月27日,據新華社報道,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將在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采暖季)實施PM2.5平均強度和日數同比下降3%的目標。這遠遠低于去年計劃中“至少15%”的下降幅度目標。近日,正式公布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下稱,方案)也明確:對鋼鐵、建材、鑄造、有色、化工、焦化等高污染和高耗能行業,不再進行統一的停工限產比例,而是要求各地方根據實際情況實行差別化錯峰生產。
但是,這并不意味著環保松綁,生產無憂。方案對于特陶、耐火等行業中,包括生產工具和運輸成本在內的某些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工業窯爐治理
各城市要以鋼鐵、有色、建材、焦化、化工等行業為重點,涉及鋼鐵、鑄造、鐵合金,銅、鋁、鉛、鋅冶煉及再生,水泥、玻璃、陶瓷、磚瓦、耐火材料、石灰、防水建筑材料,焦化、化肥、無機鹽、電石等企業,按照熔煉爐、熔化爐、燒結機(爐)、焙(煅)燒爐、加熱爐、熱處理爐、干燥爐(窯)、煉焦爐、煤氣發生爐等 9 類,開展拉網式排查。要與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工作緊密結合,于 2018 年 10 月底前建立詳細管理清單。自 2018年 11 月 1 日起,未列入管理清單中的工業爐窯,一經發現,立即納入秋冬季錯峰生產方案,實施停產。
已有行業排放標準的工業爐窯,嚴格執行行業排放標準相關規定。暫未制訂行業排放標準的其他工業爐窯,按照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限值分別不高于 30、200、300 毫克/立方米執行;自 2019 年 1 月 1 日起達不到上述要求的,實施停產整治。鼓勵各地制定更為嚴格的地方排放標準。
運輸成本上升
行動方案對減少機動車排放和禁止貨運超載提出更高要求。針對公路貨運,嚴格新注冊登記柴油車排放檢驗,加大路檢路查力度;從10月份開始,各地要嚴格執行全國統一超載超限認定標準。
所謂禍不單行,進入10月,國際原油價格突然上漲,布倫特原油價格徘徊在85美元/桶左右,對應汽柴油價格上調245元/噸,這可能使得一周后國內成品油價格可能每升上漲2毛左右。受此影響,全國各類汽油價格都要接近或超過每升8元的水平。
粉體圈 整理
作者:粉體圈
總閱讀量:3840供應信息
采購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