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兩年前,國家食藥監就已發話,要將仿制藥一致性評價工作搞起來——在2018年底前,應完成289種仿制藥一致性評價。
如今距離年底僅4個月,一些企業大概比較放松,但是部分比較磨蹭的企業就要感到壓力了,為什么呢?
不通過“仿制藥一致性評價工作”?不采購!
前幾日,江西省發文,對于已有3家通過一致性評價的產品,暫停未通過一致性評價產品的網上采購資格,也不接受未通過一致性評價產品的動態增補報名申請。
目前,江西省已暫停了蒙脫石散、富馬酸替諾福韋二吡呋酯片、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等6家生產企業的9個品種的網上采購資格。
可能會有人覺得江西這個動作是不是太猛了?實則不然,根據國務院在2016年發布的《關于開展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意見》中,明確就說“同品種藥品通過一致性評價的生產企業達到3家以上的,在藥品集中采購等方面不再選用未通過一致性評價的品種?!?/span>
在嚴抓藥品質量的關鍵時刻,江西等地加快落實這一要求再正常不過了。同時這件事也再次為藥企打響了警鐘,如果無法闖入“前三名”,相關藥企必然會失去該種藥品的市場。
截至7月底,共有65個品規正式通過一致性評價。其中,共57個品規通過補充申請形式完成一致性評價,有8個品規通過其他路徑完成一致性評價。距離年底還有4個月的時間,隨著截止日期的臨近,一些藥品面臨著被淘汰的風險。
藥企生死局該如何破?
如今,仿制藥企仿佛置身于一個生死局中,前有猛虎(進入中國市場的國外原研藥),后有追兵(仿制藥一致性工作),到底該如何破局?
目前我國一些仿制藥想要替代原研藥,還有諸多問題需要克服。國際藥理學聯合會執委、中國藥理學會副理事杜冠華在第二屆中國(連云港)國際醫藥技術大會上表示,一致性評價應該是評價能夠控制療效的質量標準,質量標準控制的實質是對療效的控制,當然這是在對藥物含量、純度等進行控制的基礎上。所以,找到控制療效的指標是關鍵,這在全世界也是一個難題。
仿制藥的研究難就難在存在仿制企業未知的技術問題——因為無法掌握有些原研藥生產的技術,存在無論如何進行一致性評價都不能和原研藥達成一致的情況。就如一種仿制藥,即便有著與原研藥一樣的分子結構,但是療效卻存在很大的差距。
但無論如何,想要順利突破這關,藥企就必須去思考,去研究,去提高制藥的核心技術。這不僅能夠提高仿制藥的質量水平,對企業長期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其中,藥用粉體是仿制藥研發中的重要內容,而粉體技術對藥用粉體制備而言,則是關鍵中的關鍵。
醫藥粉體作為原料藥、制劑中間體、成品的主要載體之一,濃縮著最為先進的粉體技術。全球規模最大粉體展德國紐倫堡(POWTECH)中,直接與醫藥領域相關的展商的業務占比更是高達1/4。由此可見,粉體技術對醫藥行業的影響力實屬世界公認。
今年10月17號,粉體圈將與紐倫堡會展 (上海)有限公司及歐洲制藥工程協會聯合舉辦“第三屆上海國際醫藥粉體/顆粒制備技術交流會”,若您想了解更多關于粉體技術在醫藥行業中的應用,從中獲得啟發或是靈感,請不要錯過這次難得的機會!
資料來源:每日經濟
粉體圈小榆整理
作者:粉體圈
總閱讀量:3958供應信息
采購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