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酸鹽是陜西科技大學建校初即設立的老牌專業,近年來在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功能玻璃團隊負責人殷海榮教授的帶領下,團隊潛心研究使硅酸鹽煥發出了新光彩——二氧化硅(俗稱石英砂)不僅僅是制備玻璃、陶瓷、耐火材料的重要原料,更是作為改良土壤,增加農作物產量、品質的重要“硅”寶。
將石英砂開發作為農業廣泛使用的硅肥和土壤改良劑,不僅拓寬了傳統硅酸鹽的研究范圍,還解決了目前土壤修復和改良的難題。
植物可吸收的離子態二氧化硅
近年來,該團隊在高性能功能玻璃的研究平臺基礎上,充分利用硅酸鉀玻璃的化學穩定性差的“缺點”,制備了滿足農業“水肥一體化”的液體硅肥。并利用陜西紫陽當地的硒礦資源,結合本實驗室已經成熟的多孔緩釋肥料制備技術,制備出具有“核殼結構”的新型富硒多孔緩釋性肥料,可用于貧硒地區以及富硒經濟農作物的栽培種植,促進富硒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
該成果也得到了“陜西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的支持(項目名稱:富硒多孔緩釋性肥料規模化生產的關鍵技術與開發,2017ZDXM-NY-048),并獲得了首屆中國創新挑戰賽(安康)優勝獎。
“硅”(Si)已被國際土壤學界確認為繼N,P,K之后植物生長所需“第四種營養元素”,是禾本科和根塊類作物的必需成分。在負責人殷海榮教授,郭宏偉博士的帶領下,團隊搭建了生態硅肥及土壤改良劑實驗及測試平臺,并積極與國內相關肥料生產企業聯合推廣,先后與咸陽潤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四川眉山凱爾化工有限公司、山西凱美佳肥業有限公司等國內大型肥料企業建立產學研基地,為更高效、快捷的將實驗成果轉為生產力打下良好基礎。
團隊注冊成立艾格肥業,在陜西黃龍,陜西大荔已建成兩條年產2萬噸硅肥及土壤改良劑生產線,2017年底,企業產值1400余萬元。目前,團隊在土壤改良劑及生態硅肥方面,發表SCI論文2篇,申請國內發明專利6項,授權發明專利1項(一種輕質多孔顆粒緩釋肥料的制備方法ZL201410508871.4.)。
來源:陜西科技大學
作者:粉體圈
總閱讀量:3898供應信息
采購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