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對高能量密度比電池的需求,目前三元材料正極電池風頭正旺,連以鐵電池技術為核心競爭力的比亞迪都選擇了采用外購的三元電池。但在市場因素的驅動下,不少人覺得磷酸鐵鋰也許還有機會迎來回潮。
大勢:高能量密度比
電池的能量密度決定了電動車的里程長短,也代表著技術的先進。今年春節前發布的補貼提前退坡政策進一步鼓勵高比能量電池。2017年享受補貼的100≤R<150車型,在新政策中補貼消失。150≤R<250的補貼下降,并被拆分為兩檔補貼,而300公里以上續駛里程的車型,補貼非但不降反而提升。
在政策引導下,在新能源乘用車上普遍采用的磷酸鐵鋰電池被更換為三元電池,同時也興起了投資三元電池的熱潮。國軒高科在青島投資了20億元建設4GWh三元電池生產基地,比亞迪在投資者關系互動上表示,2018年在青海還會擴建一個擁有10Gwh三元電池產能的電池工廠。諸如此類的投資不勝枚舉。
既然如此,那么為什么能量密度更低的磷酸鐵鋰反而有希望重整旗鼓呢?
在磷酸鐵鋰時代,碳酸鋰對成本的影響比較大,過去一段時期,碳酸鋰持續價格上漲讓企業倍感成本壓力增大。近來,碳酸鋰的價格有所回落,預計還會有一定的下降幅度。而三元材料成為流行趨勢之后,鈷金屬的價格以令人驚訝的速度上漲。有資料顯示,2018年,鈷價有可能達到80萬元/噸。
在三元材料中,無論是NCM還是NCA,鈷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目前,大多數電池企業采用523或622技術路線,即鈷在其中占有20%的份量。除此之外,手機等電子產品也需要大量的鈷金屬,在需求的拉動下,多種因素造成鈷價持續上漲。
鈷資源方面,擁有全世界三分之二鈷礦的剛果(金)近年關于鈷金屬的政策也是頻頻調整。先是今年1月份時修訂了礦業稅法,對鈷礦列入戰略金屬并提高稅率。再是3月9日,總統約瑟夫卡比拉簽署了一項新的采礦法規,提高了經營者的采礦權使用費——增加5倍至10%,并取消了礦商10年內不受財政和海關制度變化影響的保護條款。
鈷價的居高不下,導致三元材料的降價能力有限,成本困擾成為令人頭痛的問題。業內人士認為,隨著電池包開發技術提升,磷酸鐵鋰在能量密度方面也取得進步,可以滿足目前國家出臺的技術門檻要求。而且在磷酸鐵鋰電池中,正極材料僅占成本的20%-30%,而三元材料約占40%,隨著原材料價格的上漲,二者的成本差異將逐步顯現出來。若鈷價再進一步上漲,那么三元材料的能量密度優勢將有可能會被抵消掉。
參考:中國汽車報網
Mining
粉體圈整理
作者:粉體圈
總閱讀量:4241供應信息
采購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