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粉體制備與應用過程中,懸浮體系的穩定性往往決定了材料的分散均勻性、界面反應活性以及最終性能表現。以陶瓷噴涂或流延制備為例,如果顆粒團聚、沉降不均,會導致成膜厚度不一致、燒結收縮不均,從而出現裂紋或性能劣化;在CMP拋光液中,粒徑波動與體系失穩甚至可能導致劃傷或表面缺陷。

因此,懸浮顆粒的粒徑分布與Zeta電位成為表征體系穩定性的重要參數。然而,由于顆粒濃度、光學性質、聚集狀態及介質條件等因素的復雜耦合,這些指標的準確測量在實際研究與生產中仍充滿挑戰。
針對這一問題,在12月23-25日于珠海舉辦的“2025全國粉體檢測與表面修飾技術交流會(第九屆)暨CEMIA粉體技術分會2025年年會”上,丹東百特儀器有限公司國際高級應用工程師郭志斌,將在報告《光散射技術在復雜懸浮體系表征中的意義與實踐》中,系統闡述光散射技術在粒徑、Zeta電位及體系穩定性表征中的應用方法與實踐價值。
報告以典型無機氧化物懸浮體系為案例,從實驗與理論兩方面出發,論證光散射技術在懸浮體系研發、質量控制及工藝優化中的重要作用,具體如下:
l 通過不同分散劑體系的實驗,結合靜態多角光散射(SMLS)技術,驗證了穩定性分析方法的科學性與實用性;
l 采用動態光散射(DLS)技術對不同批次樣品進行粒度測試,展示了該方法在分辨率與重復性方面的優勢,并通過背散射檢測模式優化了高濃度樣品的測量性能;
l 利用電泳光散射(ELS)獲取Zeta電位,定量評估體系的靜電穩定性,并通過pH滴定實驗揭示等電點特征。

總之,如果您也苦惱于復雜懸浮體系應如何進行準確表征,該報告將為粉體材料的分散性研究與工業化應用提供可靠的技術支撐,感興趣的朋友歡迎查看會議詳情并報名!
關于報告人

郭志斌是丹東百特儀器有限公司的高級應用工程師,為國內外眾多用戶提供顆粒表征技術培訓及解決方案,在測試條件、樣品預處理、數據分析和結果診斷等方面具有豐富的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
珠海粉體檢測會議
作者:粉體圈
總閱讀量:4885供應信息
采購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