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應對可持續發展和綠色化學的全球性需求時,高效、穩定的催化劑無疑在現代工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不過,催化劑性能的優化是一個系統工程,其活性組分固然是關鍵,但承載活性成分的催化劑載體也決定了活性位點的數量、可達性、穩定性及反應微環境,因此其決定了催化劑性能的上限。面對復雜的處理物質和不同反應條件,單一結構或成分的載體往往難以兼顧選擇性吸附、反應活性等。因此,針對載體開展多維度改性,是提升催化劑整體性能的關鍵策略。本文我們一起看看常見的催化劑載體改性技術。

來源:網絡
一、物理改性策略
催化劑載體作為負載活性組分的關鍵骨架,其比表面積、孔道系統和粒徑分布等物理結構或性質直接決定了催化劑的活性位點密度與分散性、反應物傳質效率及機械穩定性。因此,物理結構改性成為優化載體性能的主要策略之一,可通過定向調控比表面積、精確設計孔道(包括造孔、擴孔及填孔)以及控制顆粒尺寸等方式,實現催化劑在特定反應體系中的高效化與長效化。
1、比表面積調控:
比表面積的提升可通過最大化活性組分的可負載面積,使活性成分廣泛分散,從而提高反應的可及性,增強催化性能。同時,高比表面積的載體還有助于形成邊緣、角和頂點位點,這些位點配位不飽和,表現出優異的催化性能。
目前,高比表面積的調控主要依賴于對溶膠凝膠法、水熱法、模板法等制備方法中的關鍵工藝參數進行優化調控。比如,用溶膠凝膠法制備多孔催化劑載體時,可選擇合適的金屬醇鹽或無機鹽的種類和調控水解與縮聚反應條件(PH值、反應溫度等)使其交聯成納米網絡結構;模板法則是通過多孔硅等硬模板和表面活性劑膠束等軟模板等的空間限域作用構建高比表面結構......
2、孔結構優化:
為了確保反應物快速進入載體內部,接觸活性位點,同時避免產物在孔內積聚,影響反應平衡,催化劑載體的孔徑需與產物分子尺寸匹配。根據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的分類,多孔材料的孔徑微孔、介孔和大孔,其中微孔孔徑在2nm以下,通常用于限制分子尺寸,提高選擇性,但易造成傳質阻礙;介孔尺寸在2-50nm,是常見的催化劑載體孔徑范圍,有利于反應物擴散和活性位點分散;而大孔則大于50nm,其傳質性好,但比表面積較小。

孔結構按孔徑分類(來源:微譜先進制造技術服務)
3、顆粒粒徑控制
催化劑載體的粒徑影響活性成分在其表面的分布,比如納米尺度的催化劑載體,其比表面積比微米尺度大,可以顯著提高負載金屬的分散性,從而影響催化劑對反應物的活化能力。同時,載體微觀結構的均一性也有助于反應熱分布均衡,減少局部熱點造成的催化劑燒結失效。
二、化學改性策略
傳統的物理改性主要是改善傳質與分散性,而化學改性則通過摻雜金屬元素或引入表面官能團調節載體的酸堿性、電荷分布、氧還原能力等,賦予催化劑更精準的選擇性和更密集的活性點位,實現對催化反應動力學的精準干預。目前,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1、金屬摻雜改性
通過摻雜特定元素進行改性,可改變載體的電子分布,促進活性組分形成高價態或引入新的能級,增強催化活性。同時,摻雜元素可與活性組分形成強相互作用,抑制催化劑顆粒團聚或溶解。如在脫硫反應中,以摻雜Ce元素的γ-Al2O3作為催化劑載體,Ce元素具有可逆的四價鈰/三價鈰(Ce4+/Ce3+)氧化還原對,可在反應過程中提供活性氧參與有機硫化物的氧化降解,提高催化效率。
2、表面酸堿性能調控
通過控制載體表面的酸堿中心分布(如摻雜堿土金屬或硅改性),可精確調節催化劑的吸附選擇性。酸性位點通常由載體表面的羥基(-OH)、鋁氧四面體(如γ-Al?O?)或分子篩中的硅鋁比(Si/Al)調控,有助于催化反應過程中反應物的吸附與活化,常見于加氫脫硫、裂解等反應。堿性位點則由載體表面的金屬陽離子(如Mg2?、K?)或氧空位形成,有利于穩定中間態和抑制副反應,參與特定反應(如甲烷干重整)。
3、氧化還原性能調控
對于涉及氧遷移或表面氧物種參與的脫硫反應(如氧化脫硫),載體的氧化還原性能尤為重要,通常有氧空位構建、變價金屬載體設計兩種方式進行調控。其中氧空位可通過熱處理,電化學誘導、摻雜誘導缺陷等手段構建,而變價金屬載體設計則利用多價態金屬(Ce,Mn,V等)的可逆氧化還原能力,在催化反應過程中提供活性氧參與氧化反應。

CuO催化劑摻雜CeO2后的晶體結構圖
(來源:《測試表征系列 | 氧空位及材料缺陷的常用表征方法與應用實例解析》.測試GO)
三、功能復合材料構建
傳統單一組分載體在復雜催化反應中常面臨功能局限,因此通過整合多類材料的優勢,形成多功能復合載體,是目前催化劑載體改性研究的重要趨勢。
1、金屬有機框架(MOFs)復合載體
金屬有機框架(MOFs)是一類由無機金屬離子與有機配體構成的結晶多孔材料,本身具有優異的多孔性、較大的比表面積、可調控的微孔結構以及良好的吸附能力,將其與氧化物(如ZrO2、CeO2)復合,可實現比表面積與結構穩定性的協同提升。

MOFs結構
(來源:Jacky Wangle .金屬有機框架(MOF)基催化劑在可持續能源技術中的應用.AIE熒光材料)
2、碳基復合材料
石墨烯、碳納米管、活性炭等材料作為載體,不僅可在低溫下吸附硫化物,還可負載金屬組分實現催化功能。
3、分子篩-氧化物協同載體
分子篩是一類硅鋁酸鹽多孔晶體,具有規整的孔道或“籠子”結構,本質上是孔徑大小為分子量級的“篩子”,能將比它孔徑小的分子吸附到孔道內部,而將大分子排斥在孔道外,因此將分子篩與CeO2或TiO2復合,可實現結構擇優與氧化催化協同。分子篩提供選擇性孔道,限制大分子進入,同時氧化物提高反應活性和熱穩定性。

分子篩及其內部結構(來源:新云醫工NCmed)
小結
催化劑載體在物理結構優化、化學功能強化方面的協同改性,在加之功能復合材料的構建,可突破單一載體在復雜反應體系中的局限性,顯著提升活性位點的可及性和催化選擇性,這為工業過程能耗與廢物排放等工藝過程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持,為綠色化學工業轉型提供核心材料支撐,從而推動能源清潔化和污染物資源化利用,助力實現可持續發展和綠色化學目標。
參考文獻:
靳玲玲,郭嵩.催化劑載體的改性與催化效率提升技術研究[J].中國石油和化工標準與質量.
粉體圈整理
作者:粉體圈
總閱讀量:114供應信息
采購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