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光伏裝機容量的迅速增加,不可避免的在一些省份開始出現了棄光限電的現象,棄光限電愈演愈烈將加速光伏產業鏈進行調整。
2014年7月—2015年5月期間,中國甘肅、內蒙、新疆、青海、寧夏、西藏、云南、陜西8個省份的光伏電站正面臨著棄光限電問題,全國平均棄光率達14%,最高地區甘肅省棄光率達到40.2%。盡管各省棄光限電具體原因不一,但核心原因還是受當地消納能力不強、電網建設滯后、外送輸電通道容量有限等因素。
國家能源局局長吳新雄曾表示,要加強電源與電網統籌規劃,積極發展智能電網,科學安排調峰、調頻、儲能配套能力,切實解決棄風、棄水、棄光問題。換個角度來說,配額制是解決當務之急的應急措施,要從根本上解決棄光問題,必須網要建設堅強智能電網,提高可再生能源輸出的穩定性;同時從關注發電側轉為對儲能的關注,以此來持續的解決光伏發電消納問題。
解決技術難題就要找到問題源頭,分布式光伏發電接入電網后,對電網影響較大。不但每個接入點電壓變化范圍變大、接入點之間的電壓增大,而且母線電壓波動幅度也增大。目前特斯拉等為代表的行業巨頭紛紛研發生產儲能電池產品,對于解決這個難題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產業鏈雖然并不是閉合的恒量系統,但開放增容速度放緩的節點則會有類似效果產生。棄光限電既然導致了光伏上游產業受到壓迫,必然也會帶來儲能市場煥發活力。
相關閱讀:
(粉體圈 作者:啟東)
作者:粉體圈
總閱讀量:5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