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妓女-国产精品国产精品国产专区不卡-久久人人爽爽人人爽人人片AV-俺去俺来也在线WWW色官网

自蔓延法制備氮化硅粉的玄機

發布時間 | 2021-07-21 11:47 分類 | 粉體加工技術 點擊量 | 2488
氮化硅
導讀:自蔓延法如今在我國的氮化硅粉生產中發揮著相當重要的作用,目前已有一些企業用自蔓延工藝制備出的氮化硅粉,可燒制出性能較好的氮化硅結構陶瓷,但對于一些發展前景廣闊的新興領域,如氮化硅陶...

氮化硅具有優良的高溫力學性能,被公認為是典型的先進結構陶瓷材料之一。用Si3N4粉末燒結制備的氮化硅陶瓷作為一種高溫結構陶瓷,具有優良的抗氧化性和熱化學穩定性,高的強度和硬度,并具有自潤滑性等,因而被廣泛的應用于制造燃氣發動機的耐高溫部件,化學工業中耐腐耐磨零件,半導體中的坩堝,以及高溫陶瓷軸承,高速切削刀具,雷達天線罩,核反應堆的支承,隔離件和裂變物質的載體等領域。

 

氮化硅陶瓷球

要想制備出性能優異的氮化硅陶瓷,粉體的性能至關重要,近年來,有關制備高純、超細氮化硅粉末的研究尤為活躍。常用的氮化硅粉制備方法有多種,例如硅粉直接氮化法、碳熱還原法、化學氣相沉積法、等離子化學合成法、燃燒合成法和流態化氮化法等。其中由于燃燒合成法(自蔓延法)具有節能、工藝簡單和生產周期短等優點而受到重視,近幾年,尤其是在國內的氮化硅粉生產企業,已逐漸成為較為普遍的制備工藝。

自蔓延反應的幾個典型參數比較

 

自蔓延法怎么合成?

自蔓延高溫合成(Self-propagating High-temperature Synthesis,簡稱SHS),美日又稱燃燒合成(Combustion Synthesis)技術,是近年來制備無機化合物高溫材料的一種方法。用這種方法制備氮化硅粉是利用硅、氮兩種元素的單質進行合成反應,此反應不需對其溫度進行控制,一經引燃啟動過程后就不需對其進一步提供任何能量,反應基礎是能發生強烈的放熱反應,使反應得以以反應波的形式持續下去

 

自蔓延合成法

自蔓延的合成過程不易控制,燃燒引發的反應或燃燒波的蔓延相當快,一般為0.1~20.0cm/s,最高可達25.0cm/s,燃燒波溫度或反應溫度通常在2100~3500K以上,最高可達5000K。與傳統制備工藝比較,自蔓延法工藝過程減少,流程縮短,工藝簡單,無需消耗額外能量。由于燃燒波通過試樣時產生的高溫,可將易揮發雜質排除,使產品純度提高。同時燃燒過程中有較大的熱梯度和較快的冷凝速度,有可能形成復雜相,易于從一些原料轉變為另一種產品。

 

SHS反應模式示意圖

自蔓延法制粉是使壓坯在保護氣氛下燃燒,得到的產物是不定型的燒結體或坯體,可以直接實際應用。通常自蔓延生產粉末可以采用兩種方法來實現:(1)機械破碎SHS產物獲得單一相或混合物粉末;(2)熱化學(濕法冶金)的方法從多相產物中分離出所需物質。

由以上過程原理可知,用自蔓延法生產氮化硅粉通常含有多種相,一般為α相和β相

 

α相和β相氮化硅結構圖

自蔓延法需要合成什么樣的產物?

從晶體結構來講,α-Si3N4β-Si3N4兩者都是六方晶體結構,但β相是由幾乎完全對稱的六個[SiN4]4-體組成的六方環層在C軸方向的重疊而成,而α相是由兩層不同,而且有形變的非六方環層重疊而成,也因此在宏觀表現上,兩種相的性質不同。α相結構的內部應變比β相大,故自由能比β相高,在1650℃~1800℃左右,加入添加劑,可使α-Si3N4轉變為β-Si3N4

因此,采用自蔓延法制備的氮化硅粉,其燒結后的氮化硅陶瓷的性能,與粉體中的α相和β相的含量息息相關。

α-Si3N4粉體燒結時,存在α相向β相的相變過程,這種相變有利于顯微結構向嵌套結構發育,即大柱狀顆粒分布在小直徑的球狀顆粒中間,大柱狀顆粒通過橋聯、裂紋偏轉等效應來提高材料的斷裂韌性β-Si3N4粉末燒結時,若初始粒度小可以得到細小均勻的顯微結構,具有這種結構的材料硬度和抗彎強度都很高,但增韌效果不好,斷裂韌性較低。自蔓延制備氮化硅粉體,在不進行加工時,粒度較大,大顆粒的β -Si3N4較多時,會嚴重影響材料的力學性能。

顯然,α-Si3N4具有更好的燒結性能,因此目前國內外主要采用α-Si3N4粉末作為生產氮化硅陶瓷制品的原材料。通過調整原料配比、粒度、反應壓力等參數來研究氮化硅粉末中α、β相比例的變化。其中燃燒反應溫度的控制十分關鍵,控溫活化技術通過調整原料粉末配比以控制Si-N體系的最高燃燒反應溫度,同時采用化學激勵和機械活化等手段來降低反應活化能,提高粉體的反應活性,促進反應動力學,從而實現了燃燒合成α-Si3N4,并使得制備成本大大降低。

 

市售多為α相氮化硅粉

自蔓延過程有哪些影響因素?

影響SHS過程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初始硅粉粒度、氮氣純度、氮氣壓力等。

1. 初始硅粉粒度對反應的影響

自蔓延過程的反應溫度、燃燒波蔓延速度和燃燒程度等,皆能影響最終產物中的α相和β相的含量占比,而初始硅粉的粒度有著重要影響。

1)初始硅粉粒度越細則氮氣中的燃燒溫度就越高燃燒波蔓延速度越快,激活能也越低,較細的硅粉能夠完全氮化,粗的硅粉較難氮化

2)較細的硅粉表面的硅蒸發速率大于Si/N反應速率比,硅蒸汽壓高易于形成延長方向與硅粉表面垂直的針狀或柱狀、纖維狀晶體;而較粗的硅粉表面的硅蒸發速率小于Si/N反應速率,易于形成氮化硅包覆層,局部可見到硅核形貌。

3)較粗的硅粉在氮氣中燃燒反應形成氮化硅包覆層之后,還可以通過包覆爆裂機制繼續進行氮化。細硅粉在氮氣中的燃燒溫度曲線只出現一次燃燒峰,較粗的硅粉卻出現了兩次燃燒峰,其中一次燃燒峰是由于硅粉表層氮化引起的,二次燃燒峰則是由于硅粉內部暴露出的新鮮面的繼續氮化所致。

2. 氮氣壓力對反應的影響

氮氣在自蔓延制備氮化硅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1)自蔓延反應粉料溫度隨氮氣壓力的增加而升高

(2)壓力還影響粉料的反應完成度,壓力太小反應溫度低,自蔓延反應不能進行,壓力過高影響粉料的空隙率,空隙率小氮氣滲透難,粉料不能完全氮化,從而影響反應完成度。

結語

自蔓延法如今在我國的氮化硅粉生產中發揮著相當重要的作用,目前已有一些企業用自蔓延工藝制備出的氮化硅粉,可燒制出性能較好的氮化硅結構陶瓷,但對于一些發展前景廣闊的新興領域,如氮化硅陶瓷基板以及高端軸承球等,仍舊需要探索導熱性、強度、粒度、一致性等關鍵性能的提升,我國的氮化硅粉自蔓延生產工藝仍然任重而道遠。

 

參考來源:

1. 自蔓延合成SigN4晶粒生長規律及控制,汪方文(沈陽工業大學);

2. 自蔓延制備氮化硅粉體的生長機理,喬瑞慶、汪方文(沈陽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3. 活化燃燒合成氮化硅陶瓷粉體,任克剛、陳克新、金海波(清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新型陶瓷與精細工藝國家重點實驗室)。



粉體圈 小吉

作者:粉體圈

總閱讀量:2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