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茅臺與院士相關話題很火,相信食品工程的孩子都感受到了這股前所未有的“成才希望”,隨之與食品工程技術含量相關的話題也不斷被挖掘,這不最近一篇名為“一家味精工廠,卡住了全世界芯片企業的脖子”的帖子就挺火的。帖子所說的味精指的就是家里用來吃的正經味精:谷氨酸鈉。
上個世紀初發明了味精的日本味之素公司,以“家有味之素,白水變雞湯”的廣告一炮走紅,隨后就從氨基酸出發,不僅僅做調味品,而且延伸到了其他的領域,看起來像是一家不務正業的公司的,卻將氨基酸的潛能發揮到了極致。
Kikunae Ikeda博士從海帶中提取了谷氨酸鹽
氨基酸是構成我們(或者其他動物應該都是類似的)身體20%的蛋白質的基礎。我們的肌肉,頭發,指甲和皮膚,以及血液,激素和免疫系統都由蛋白質(即氨基酸)組成,因此將氨基酸應用于食用、動物飼料、藥用、營養學甚至化妝領域我們都可以理解。就是不太好理解的業務是它的電子產品,就是封裝芯片的電子薄膜ABF,據說這產品的產生與味精的副產品有著莫大關系。
藥品及食用氨基酸
1908年,東京帝國大學理學部化學教授池田菊苗,在海帶湯中提取出了一種鮮美的調味料,后人才知道其主要成分為谷氨酸鈉即如今大量食用的味精。之后神奈川縣的企業家鈴木三郎用教授的研究成果成立了味之素公司,1970年,名叫竹內光二的年輕人入職了味之素公司,被分配去研究制作味精時產生的那些副產物有什么用。隨后他發現,制作味精時的副產物,可以做出擁有極高絕緣性的樹脂類合成原料,并創新性地將原來液體涂抹的方式改成了絕緣膜的形式,大大優化了制備的工藝,最終該副產品被用作電腦零件等的絕緣膜,并普及全球。
1990年一種用于半導體封裝基板的層間絕緣材料
味之素膠卷(ABF)推出
味之素集團從1970年代開始就將氨基酸化學應用于環氧樹脂及其復合材料的基礎研究,并在在1990年代后期首次在個人計算機中得到采用,并且隨著CPU性能的提高而發展到今天,隨著CPU性能的快速提升,ABF的產品也在不斷升級,新的助劑及無機微粒填料如高純氧化硅、氧化鋁、氮化硼等的應用當然是功不可沒。
最近市場芯片吃緊,味之素的這種絕緣膜產量供給不上也參與了基體掉鏈子,據稱自2020年秋季開始,臺積電的ABF存貨就不足了。據說沒有味之素的ABF,無論是蘋果、高通還是各種各種汽車、AI、5G芯片,統統無法制造。一家日本味精公司,竟可以絆倒整個全世界半導體產業。
編輯:粉體圈ALPHA
作者:粉體圈
總閱讀量:1617供應信息
采購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