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向郭石勇先生請教還是在2017年,當時他提到制約3D打印產業的兩大難題一個是效率,一個是成本。三年多過去,郭總仍在專注于為3D打印解決高品質粉體原材料,而筆者也非常好奇這個產業發生了哪些變化?
效率提升,成本下降
從去年科創板上市的國內3D打印裝備龍頭企業鉑力特說起,郭總介紹近年來打印技術革新很快,最早單激光頭到后來有三激光、四激光頭的多頭打印,效率成倍提升;粉體產能增產擴張和技術革新也提升了粉末收得率,大幅降低原材料成本。
原材料價格降幅明顯
“粉體價格普遍下降了30%左右,比如不銹鋼粉當年200元(每公斤),現在只要150元,低的還有100的。”郭總介紹,增材制造從制粉,到3D打印設備成本都在下降,效率在提升,質量在提高。據3D打印行業研究機構Wohlers Associates調研數據,2019年全球3D打印產業總值同比增長21.1%,突破100億達到118.7億美元新高。雖然增幅有所下降,但仍遠超傳統制造業。
什么樣的粉體具備競爭力?
目前郭總就職的安徽潁元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從事研發、生產與銷售鈦合金粉末、鎳基高溫合金及鈷鉻合金粉末,致力于成為一流的3D打印高端球形金屬粉末供應商。他介紹,公司引進中南大學、江蘇科技大學等專業技術團隊,結合世界一流的德國ALD電極感應熔煉氣霧化制粉設備,粉體產品具有球形度高、粒度分布均勻、流動性好、氧含量低、3D打印鋪粉效果好及成品力學性能好等特性,主要用于選區激光熔融(SLM)、同軸送粉激光熔覆、電子束熔融(EBM)、熱等靜壓等工藝。
具體穩定性方面,德國原裝進口技術,可以穩定連續24小時不間斷生產;氧增量在100ppm,熔煉溫度在3000℃,霍爾流速為12-40s/50g等。尤其能夠滿足市場對難熔金屬和高溫合金高純球形超細粉體的需求。
傳統制造應用
增材制造應用
3D打印市場新引擎
汽車、消費類電子產品、航空航天是3D打印位列前三的主力應用市場。增幅下降正是受汽車和航空航天的影響,并且在新冠疫情爆發后只會更差,但這是全球經濟環境的問題,而非3D打印本身。與此同時,教育和科研則正在成為拉動市場的新引擎,其他新興領域如醫療和國防等等的容量也不可小覷。
粉體圈 郜白
作者:粉體圈
總閱讀量:2345供應信息
采購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