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鋁鄭州有色金屬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鄭州研究院)研發成功的赤泥堆場無土原位修復技術在走出實驗室兩年后,已全面完成技術示范,各項技術指標居行業領先,下一步該技術將在中鋁集團內部氧化鋁企業推廣應用。
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和攻關,該院研發成功的赤泥堆場無土原位修復技術主要以赤泥的土壤化改良為基礎,結合植物修復和微生物修復的手段,在赤泥堆場中構建完整的生態系統,加速堆場土壤化進程。2018年,利用該技術在某企業赤泥堆場開展了3000m2的赤泥堆場無土原位修復技術示范工程,并在修復的赤泥堆場上采用夏秋季種植牧草、冬春季種植小麥的輪種方式對土地進行利用,長期跟蹤監測顯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該技術打破了傳統的赤泥堆存方式,首次實現了高溫拜耳法赤泥堆場的無土原位修復及其還耕利用,填補了國內赤泥堆場無土原位生態修復的技術空白,并較常規客土覆蓋法修復成本節約30~40%,每萬畝可節約1.2~2.3億元。赤泥堆場收獲的植物可進行生物質利用,復墾熟化后赤泥土壤可作為耕地種植牧草、小麥等經濟作物,以此獲得一定的銷售收入;作物秸稈可作為生物質進行加工、利用,也可返回赤泥堆場可繼續熟化土壤改良赤泥土壤性質,或作為植物生長調節劑使用。
參考來源:中鋁鄭州研究院
作者:粉體圈
總閱讀量:2340供應信息
采購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