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挪威科技大學的研究人員成功應用石墨烯、氮化鋁鎵等新材料制備出了可替代汞燈的LED發光裝置。而據其發布的研究成果,這種元器件很可能商業化,它不僅無毒,并且比汞燈便宜、穩定、耐用。
圖片來源:挪威科技大學
據研究簡介,發明是在玻璃表面放置一層石墨烯,將此作為基板;再將基板送往日本,在石墨烯上生長氮化鋁鎵(AlGaN)納米線;最后以金鎳合金作為電接觸材料通電。當能量發出并通過AlGaN后,就會發出紫外光。
目前商業化的紫外光LED價格昂貴,主要原因是其使用了氮化鋁基板,而該項研究所采用的玻璃覆蓋石墨烯的基板路線,其成本就要低很多。
技術研發背景
2013年,聯合國通過了旨在全球范圍內控制和減少汞排放的國際公約《水俁公約》,就具體限排范圍作出詳細規定,以減少汞對環境和人類健康造成的損害。2017年水俁公約生效,內容約定從2021年起,中國將限制和淘汰公約中要求的熒光燈產品和高壓汞燈的生產和使用。
注:水俁(yǔ)是日本的一座城市,20世紀中期曾發生嚴重的汞污染事件。汞中毒在過去也被稱為“水俁病”。
YUXI 編譯
作者:粉體圈
總閱讀量:3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