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世界金屬粉末工業聯盟(MPIF)發布了一系列金屬增材制造業的粉體特性標準。文件匯編了金屬粉末原材料相關的九種測試方法,旨在助力該產業的研發和生產商開展業務。
就在去年6月,SAE(國際自動機工程師學會)旗下的AMS-AM(航空航天材料增材制造委員會)發布了行業首套航天材料規范,四項技術標準主要與激光粉末熔合(LPBF)技術及3D打印合金材料相關。
雖說MPIF和SAE都掛著世界和國際頭銜,但無論其所在地,組成和主導都是美國。當今,就金屬增材制造原材料的標準制定而言,無疑美國走在最前沿。
回到此次的主角MPIF身上,該聯盟由六個行業協會(其中包括:金屬注射成型協會、高溫金屬協會,以及金屬增材制造協會)組成,成員包括HP、LPW、GE Additive、ExOne和Desktop Metal等一眾金屬3D打印明星企業。
此次發布標準內容涉及部分包括粉體樣品制備,材料純度、粒度、流動性測試,甚至還包括粉體包裝。比如測試粉體中雜質(氧、碳、硫)的方法,另外還詳細介紹了使用標準漏斗來確認粉體流動性的方法,等。
來源:3dprintingindustry
編譯 YUXI
作者:粉體圈
總閱讀量:3210供應信息
采購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