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以往的冬天從未如此溫和,不用懷疑這正是因為你們的到來。2018新年伊始,相信很多在2017年末從全國各地前來珠海參加粉體會議的朋友們也已經基本都回歸各自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當中。簡要的回顧和總結不僅可以作為會議主辦方改進和提升自身服務的備忘錄,更希望能幫助參會代表們完善歸攏各自的收獲。
年度最火爆的綜合性粉體技術盛會
此次珠海粉體技術交流會議糅合了“第二屆全國粉體檢測與評價技術應用交流會暨實戰培訓班”及“全國粉體表面修飾及包覆技術應用交流會”,并稱粉體“兩會”。來自全國各地的粉體技術精英共計約300人參加,截至目前,這是以粉體檢測與評價為主題的行業會議中規模最大,并且人員質素也極高的活動。
猜這張隨意的來賓合影,有多少粉體技術精英?
從左邊起,忽略左3(粉體圈孫柯),給大家引薦一下粉體領域的精英們:1,鄭占豐:80后博士生導師,中科院百人計劃專家;2,孫洪亮:北大高才生;4,吳秋芳:教授;5,孫亞光:博士;6,孫志昂:教授級高工;7,張耀華:北大本科、碩士、博士;8,李兆軍:中科院研究員;9,蔡小舒:博士生導師;10,張福根:博士,11,徐常明:日本,瑞士留學雙博士后。據說臺下坐著更多的低調精英,這個只是酒后,大家興奮上臺一個留念。
粉體行業是個跨界的概念,它應該算是跨學科、跨行業、跨方向的材料概念集合體。拿此次珠海粉體兩會的參會人員來說,其組成結構雖然復雜,但是對粉體技術有著共同的需求和熱情,作為主辦方的粉體圈能夠盡可能的以粉體技術為紐帶,將粉體術業專攻領域的大咖們邀請到共同的圈子里,方便大家相互學習交流著實不易。筆者代表背后辛勤付出的粉體圈團隊在此不求掌聲鮮花,只求不足之處還望諒解。
會議室測廳粉體設備展示現場,堪比大戲一臺
粉體圈專家委員會成立一年后,專家委員會決定吸納80后博士生導師鄭占豐先生加入,為粉體圈未來發展注入活力。
鄭占豐博士(右)正式加入粉體圈專家委員會
鄭占豐,現為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研究員,課題組長。2001年畢業于吉林大學獲得學士學位,2004年畢業于南開大學獲得碩士學位,2009年畢業于澳大利亞昆士蘭科技大學獲得博士學位。2009年至-2013年先后于廣島大學以及昆士蘭科技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3年8月以中科院“百人計劃”人才引進形式加入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主要從事無機納米金屬與氧化物材料的可控合成以及光催化綠色合成等領域的研究。
粉體圈專家委員為粉體材料“隱形冠軍”頒發證書和獎杯
此次粉體“兩會”的舉辦時間定為2017年年末,其中一個原因是同時啟動粉體圈年終盛典,而年終盛典的重頭戲之一,就是為粉體材料領域的“隱形冠軍”企業頒獎。獲獎的六家企業無一不是各自細分領域的佼佼者,他們分別是河南天馬、煙臺同立高科、鄭州玉發精瓷、河南遠洋粉體、鄭州明珠實業和河南長興實業。該活動旨在宣傳和鼓勵粉體“民族品牌”,樹立行業楷模。相信隨著新材料產業的蓬勃發展,一定會有更多的粉體企業異軍突起并屹立于世界舞臺。
粉體圈抱著服務于粉體材料產業鏈全端的理念走過了短短三四個春秋,尤其在各位新老朋友們的鼓勵、支持以及見證下,取得了一些不錯的小成績,尤其在一些特定產業圈中還建立了良好的口碑。包括感恩和責任感,粉體圈的小伙伴們一路前行,從最初的稚嫩逐步走向成熟,從錯漏百出走向專業高效。
珠海真理光學儀器有限公司 張福根博士 致歡迎辭
華東理工大學 超細粉末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吳秋芳教授
丹東百特儀器有限公司 閆玉濤先生
麥克默瑞提克(上海)儀器有限公司 鐘華 博士
珠海真理光學儀器有限公司 秦和義先生
英國SMS(SurfaceMeasurementSystem)公司 戴立松先生
長沙礦冶研究院 張國旺教授
北方民族大學 江涌教授
深圳大學材料學院 黎曉華副教授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 王平博士
上海理工大學 蔡小舒教授
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 李兆軍研究員
北京化工大學 毋偉教授
西南科技大學 陳海焱教授
湖南大學 陳小華教授
江蘇擎宇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秦敦忠博士
原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 宋廣智研究員
西安交通大學 延衛教授
湖北力美達硅氟科技有限公司 何敬國教授級高工
上海交通大學 劉靜博士后
中山大學 陳振興教授
年終盛典精彩熱舞
晚宴匯聚一堂
以上放出會議全程部分花絮。粉體圈今后必將更好地服務于粉體行業,與產業鏈廣大從業人員攜手進步,共同揮灑汗水舞動青春,共勉!
粉體圈 作者:啟東
作者:粉體圈
總閱讀量:3200供應信息
采購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