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1日,第三方科技成果評價機構——中科合創,對由棗莊礦業集團煤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和天津大學共同完成的 “低溫萃取瀝青制備鋰電負極專用針狀焦中試技術開發”項目成果評價認為,該項目利用煤焦油低溫萃取瀝青制備鋰電負極專用針狀焦,綜合技術水平達到國際先進,建議加快工藝包開發,進行規模化項目設計。
此次評價會的專家由天津工業大學教授史景利,清華大學研究員呂瑞濤,山東大學教授熊勝林,山東科技大學教授王力,兗礦集團煤化公司高級工程師龐希才等組成。評價專家組組長史景利表示,該工藝適用性強,生產的鋰電負極專用針狀焦產品質量穩定,所制成的負極材料具有高容量特點,可替代進口產品。
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1-9月,國內針狀焦總需求量為25萬噸,其中石墨電極針狀焦需求量為11萬噸,鋰電負極材料針狀焦需求量為14萬噸。而國內現有技術僅能支持部分石墨電極用針狀焦,應用于鋰電負極材料的針狀焦全部依賴進口。
評價委員會專家意見顯示,該項目的主要創新點是開發出了煤焦油低溫萃取瀝青工藝,具有綠色節能的特點;采用雙溶劑連續化瀝青萃取技術,有效脫除煤瀝青中的原生喹啉不溶物,并保留較高的β樹脂成分;利用變溫、變壓和氣提拉焦等延遲焦化工藝,使瀝青向廣域流線型中間相結構轉化,從而制備出取向結構優異的針狀焦;通過添加二茂鐵,提高了焦碳收率、強度及石墨化度。綜合以上技術,研究人員通過調控延遲焦化工藝研發的鋰電負極材料針狀焦,已達到鋰電負極材料針狀焦的各項指標。
據棗礦集團煤化工研究院院長和德濤介紹,棗礦集團是首家利用煤焦油低溫萃取瀝青制備鋰電負極專用針狀焦的國內企業,該技術研發經過兩年建設,三年半的試驗攻關,成功試制出鋰電負極專用針狀焦,初步具備工業化推廣條件。
參考來源:中科合創
作者:粉體圈
總閱讀量:3933供應信息
采購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