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廈門召開的中國環境科學學會2017年科學與技術年會上,山東東佳集團的《硫銨鈦聯產法清潔生產工藝技術》榮獲國家環境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據介紹,我國目前約有70%以上的鈦白粉生產能力采用的是傳統硫酸法工藝。該工藝生產每噸鈦白粉的綜合能耗約為2.19噸標煤,鈦收率≤82%;約產生濃度20%廢硫酸8噸,大多數沒有得到回用;產生和排放酸性廢水>100噸,往往不能全部中和治理達標排放;產生廢渣8噸,需占地堆存;產品多為銳鈦型低檔產品。相比之下,東佳集團總工程師李化全稱,硫銨鈦聯產法工藝技術成熟,與傳統硫酸法鈦白粉生產工藝相比,節能、降耗、減排效果顯著,鈦白粉產品質量、礦耗、綜合能耗、水耗、達到國際同行業先進水平。
根據Huntsman公司(世界上生產能力最大、技術水平最先進的硫酸法鈦白粉生產廠)網上公開的年報數據,該公司噸鈦白粉綜合能耗折標準煤為1.6137噸。東佳集團開發聯產法工藝技術生產每噸鈦白粉的綜合能耗為1.1776噸標準煤,鈦收率≥88%;約產生濃度20%廢硫酸6噸,經提取氧化鈧后,再用于生產硫酸銨和聚合硫酸鐵,部分還作為稀釋酸用于配酸回用;產生酸性廢水50噸,全部治理達標排放;需外排堆存的廢渣0.45噸;產品為金紅石型高檔產品和全國唯一的化纖用銳鈦型產品。
李化全介紹,該技術實現了硫磺制硫酸、鈦白粉、聚合硫酸鐵、氧化鈧、硫酸銨聯產的技術集成與耦合。其技術特點是:一方面實現了多項聯產技術的集成創新,包括硫酸與鈦白粉聯產,實現了硫酸生產的余熱發電和低溫余熱回收利用;利用鈦白副產的七水硫酸亞鐵和鈦白廢酸生產聚合硫酸鐵技術;從鈦白廢酸中提取氧化鈧技術;利用廢酸生產硫酸銨技術等。另一方面實現了傳統硫酸法鈦白粉生產工藝的多項技術改造和創新,包括酸溶性鈦渣和鈦礦混用技術;連續酸解工藝技術;酸解殘渣重選鈦礦回用技術;鈦白廢酸綜合利用技術等。通過多項技術創新與改進,使工藝充分實現了發展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的目標。
參考來源:有色金屬報
作者:粉體圈
總閱讀量:3685供應信息
采購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