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妓女-国产精品国产精品国产专区不卡-久久人人爽爽人人爽人人片AV-俺去俺来也在线WWW色官网

一文認識電子陶瓷用鈦酸鋇陶瓷粉體

發布時間 | 2017-09-09 10:04 分類 | 粉體應用技術 點擊量 | 10751
干燥
導讀:鈦酸鋇(BaTiO3)是鈦酸鹽系電子陶瓷的主要原料,作為一種鐵電材料,以其優異的介電性能,廣泛應用于多層陶瓷電容器、聲納、紅外輻射探測、晶界陶瓷電容器、正溫度系數熱敏陶瓷等,具有廣闊的應...

鈦酸鋇(BaTiO3)是鈦酸鹽系電子陶瓷的主要原料,作為一種鐵電材料,以其優異的介電性能,廣泛應用于多層陶瓷電容器、聲納、紅外輻射探測、晶界陶瓷電容器、正溫度系數熱敏陶瓷等,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被譽為電子陶瓷的支柱。隨著電子設備及其元器件的小型、輕量、可靠和薄型化的發展,使得對高純超細鈦酸鋇粉體的要求越來越迫切。

 

一、鈦酸鋇概述

鈦酸鋇是一致性熔融化合物,其熔點為1618℃。具有五種結晶變型:六方晶型、立方晶型、四方晶型、正方晶型、三方晶型;室溫下以正方晶型穩定。


 

1  鈦酸鋇粉體SEM圖片

 

2  鈦酸鋇立方晶型(左),鈦酸鋇的鐵電相變示意圖(右)

 

    1、鈦酸鋇的鐵電性

BaTiO3受到高電流電場作用時,在居里點120℃以下會產生持續的極化效應。極化的鈦酸鋇有兩個重要的性質:鐵電性和壓電性。

 

BaTiO3鐵電晶體中存在許多自發極化方向不同的小區域,每個區域由很多自發極化方向相同的晶胞構成,這些小區域稱為“電疇”。具有電疇結構的晶體稱為鐵電晶體或鐵電體。圖3給出了BaTiO3基鐵電陶瓷在外電場作用下電籌的外形幾何尺寸的變化。

 

3  BaTiO3基鐵電陶瓷在外電場作用下電籌的外形幾何尺寸的變化

 

2、鈦酸鋇的居里溫度

BaTiO3居里溫度Tc是指四方相和立方相間的相變溫度,即鐵電晶體失去自發極化(電疇結構消失)的最低溫度。BaTiO3居里溫度約為120℃。

 

二、鈦酸鋇粉體的制備方法

鈦酸鋇粉體的制備方法通常可以分為固相法、液相法和氣相法。其中,固相法是最為傳統的方法,也是目前國內外工業化生產鈦酸鋇等鈦酸鹽的重要方法;液相法優勢明顯,可以制備高純超細的鈦酸鋇粉體,在國外,草酸鹽共沉淀法和水熱法已經應用于工業生產;氣相法發展緩慢,還不成熟。

 

1、固相法

固相法是指將組成鈦酸鋇的各金屬元素的氧化物(TiO2BaO)或它們的酸性鹽(TiO2Ba(CO32)混合、磨細,然后在1100℃下長時間煅,通過固相反應形成所需粉體。其反應方程式為:

 

BaCO3+ TiO2  BaTiO3+ CO2

 

固相法優點是:工藝簡單成熟,設備可靠,原料價格便宜。

缺點是:制備的粉體化學成分不均勻、易團聚、粒徑粗;粉體純度低,而且反應在高溫下進行,能耗也較大。

 

4  固相法制備鈦酸鋇粉體的工藝流程

 

2、液相法

液相法又稱為濕化學方法,是由原子、離子通過成核和長大兩個階段制備超細粉體的方法,其特點是較易成核、組分均勻,可以制得高純度的粉體,也便于添加微量元素進行改性。總的來說,制備優質鈦酸鋇粉體,液相法要優于固相法。其又可細分為水熱合成法、沉淀法、溶膠- 凝膠法等。

 

2.1 水熱合成法

BaTiO3粉體的水熱合成法是指把含鋇和鈦的前驅體,一般為氫氧化鋇和水合氧化鈦水漿體,置于一定溫度和壓力的容器中,在水熱條件下進行化學反應,經過一定時間,在水熱介質中直接生成BaTiO3粉體。

 

目前,國內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以氯化鋇、四氯化鈦為原料,在240℃下,經12h水熱合成得到四方相鈦酸鋇納米粉體。在原料鋇鈦比為1:6的情況下,首先將氯化鋇用蒸餾水溶解配成一定濃度的溶液,然后與一定量的四氯化鈦混合,并加入過量的氫氧化鈉,混合均勻后置于內襯為四氟乙烯的高壓不銹鋼反應釜內,密閉升溫反應一段時間后,將所得沉淀物進行過濾、洗滌,直至沒有Cl-檢出,然后將沉淀于80℃下干燥后,制得鈦酸鋇粉體。

 

水熱法優點是:

1)制備的粉體晶粒發育完整,粒度分布均勻,顆粒之間少團聚。

2)可以得到理想化學計量組成的材料,其顆粒度可控.

3)原料較便宜,生產成本低。

4)粉體后續處理無須煅燒,可以直接用于加工成型,避免了在煅燒過程中晶粒的團聚長大和容易混入雜質等缺點。

 

缺點是:

1)反應環境條件苛刻,導致成本過高。

(2)-液反應缺乏熱力學數據,同時存在氯鹽所引起的腐蝕問題。

 

綜上,如果水熱法能夠解決以上存在的問題,能解決以上問題, 水熱法的應用前景將會十分廣闊。

 

2.2 沉淀法

沉淀法主要分為直接沉淀法、共沉淀法。

 

1)直接沉淀法

直接沉淀法是指在金屬鹽溶液中加入適當的沉淀劑,控制適當的條件使沉淀劑與金屬離子反應生成陶瓷粉體沉淀物。將 Ba(OC3H72Ti(OC5H114溶于異丙醇中,加水分解即可得到沉淀的 BaTiO3。其工藝流程如下圖所示。


5  直接沉淀法制備鈦酸鋇粉體的工藝流程

 

直接沉淀法優點是:工藝簡單,在常壓條件下進行,不需高溫,反應條件溫和。

缺點是:易引入TiO2BaCO3等雜質, 且粒度分布寬,需要一定的后處理。

 

2)共沉淀法

共沉淀法是將TiCl4BaCl2的混合溶液在室溫下加入到草酸溶液中,并加入表面活性劑,不斷攪拌,發生沉淀反應生成草酸氧鈦鋇沉淀,BaTiO3的前驅體,經過濾、洗滌、干燥、煅燒,制得 BaTiO3 粉體。其工藝流程如下圖所示。


6  共沉淀法制備鈦酸鋇粉體的工藝流程

 

共沉淀法優點是:所得粉體雜質含量低,易摻雜。缺點是:但粉體團聚較嚴重,鋇鈦比難控制。

 

2.3 溶膠-凝膠法

溶膠- 凝膠法是以金屬醇鹽或者無機鹽為原料,經水解、縮合、使溶液形成溶膠,然后再使溶膠凝膠化,經干燥和熱處理得到粉體的一種方法。溶膠- 凝膠法多采用蒸餾或重結晶等技術保證原料的純度,工藝工程中不引入雜質粒子,制備出的粉體純度高、組成均勻、粒度小、化學活性強。

 

目前,國內研究者采用 SAG 法,即硬酯酸鋇和鈦酸丁酯反應來制備 BaTiO3粉體。其過程是將硬酯酸鋇溶于硬酯酸中,然后加入等摩爾的鈦酸丁酯反應得到凝膠,在 800℃煅燒得到粒度為20nm的BaTiO3粉體。

 

溶膠-凝膠法由于原材料價格昂貴,有機溶劑具有毒性以及高溫處理會使粉體快速團聚,操作條件嚴格且不易控制,所以難以工業化,目前還處于實驗室研究階段。

 

作者:李波濤


作者:粉體圈

總閱讀量:10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