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妓女-国产精品国产精品国产专区不卡-久久人人爽爽人人爽人人片AV-俺去俺来也在线WWW色官网

你一定不知道,陶瓷3D打印有這么多方法!

發布時間 | 2017-08-28 17:59 分類 | 粉體加工技術 點擊量 | 31787
碳化硅 氧化硅 氧化鋯 氧化鋁
導讀:

陶瓷材料,具有高強度、高硬度、耐高溫、低密度、耐腐蝕等優異性能,在航空航天、汽車、生物、日用、建筑等行業有著廣泛的應用。增材制造技術,俗稱3D打印技術,其首先將所需打印的零件建立三維模型,將模型按試驗需求進行切片并傳輸到3D打印機,以激光燒結、光固化等技術,將陶瓷、金屬等材料由下至上逐層成型,形成三維結構。在2012年被奧巴馬在公開演講中提到3D打印技術,希望以此技術作為振興美國制造業的手段之一,從而被國內外的學者、企業家廣泛關注。

 

和樹脂材料、金屬材料的3D打印技術相比,陶瓷3D打印技術起步較晚,發展速度較慢,但因其具有巨大發展潛力而受到研究所和企業的熱捧。陶瓷件的3D打印包括配置陶瓷漿料、繪制三維模型并切片、3D打印成型、燒結等流程,詳見圖1。

 

1 3D打印陶瓷件全過程

 

3D打印技術應用在陶瓷材料的成型過程,具有以下優勢:

1、無需模具,開發周期短,節約時間成本;

2、可實現復雜形狀結構件的成型,突破傳統陶瓷加工工藝形狀的限制,如圖2;

 

2 3D打印技術成型的復雜形狀陶瓷件

 

3、個性定制,滿足不同設計人群的需求。


 

3 設計師利用3D打印技術制造的陶瓷藝術品

 

利用3D打印技術研究的陶瓷材料包括氧化鋯氧化鋁、磷酸三鈣、碳化硅、碳硅化鈦、陶瓷前驅體等,成型的方法也各有區別,主要包括:

 

1、噴墨打印技術(Ink-jet printing,IJP

陶瓷噴墨打印技術的起源就是噴墨打印技術,主要原料是“陶瓷墨水”。具體原理是將陶瓷粉體與分散劑、表面活性劑等混合,配置成的陶瓷墨水在由計算機控制的三維運動打印頭上按照輸入模型的形狀和尺寸逐層打印在平臺上,形成陶瓷坯體,如圖4。

 

4 陶瓷噴墨打印成型示意圖

 

優勢:成型原理簡單,打印頭成本低,易產業化;

劣勢:(1)陶瓷墨水的配置:陶瓷墨水一般包括陶瓷粉末、分散劑、粘接劑、表面活性劑、溶劑等組成,要求粉末粒徑分布均勻,不發生凝聚;墨水流動性好,高溫化學性質穩定;

2)噴墨打印頭堵塞:降低陶瓷墨水的粘度或增大噴頭的毛細管直徑,都可解決堵塞問題,但降低打印頭精度。

3)墨水液滴的大小限制了打印點的最大高度,很難制備Z軸方向具有不同高度的三維結構,且不能打印內部多孔結構模型。

 

2、三維打印成型((Three Dimensional Printing,3DP)

三維打印成型技術,采用輥子將陶瓷粉末預先鋪平,然后將粘接劑溶液按零件截面形狀從噴頭中噴出,使粉末粘結在一起形成零件形狀,層層疊加直至成型出設計的三維模型,如圖5。目前,以氧化鋯、鋯英砂、氧化鋁、碳化硅和氧化硅等陶瓷粉體為原材料,基于三維印刷成型技術制造陶瓷模具的方法已經得到了良好的發展并成功市場化,其中,硅溶膠是最常用的陶瓷顆粒黏結劑。

 

優勢:能夠大規模成型出陶瓷部件,成本較低;

劣勢:黏結劑黏合強度受限導致部件強度有限,難以獲得機械性能優良的陶瓷器件。

 

5三維打印成型原理示意圖

 

3、熔化沉積成型技術(Fused deposition of ceramics,FDC)

熔化沉積成型技術,利用由高分子聚合物、石蠟等材料與陶瓷粉體混合制成絲材從軸線繞出,利用溫度高于聚合物熔點的液化器的高溫使聚合物熔融,進而液化器將熔融的混合料通過針頭擠出而沉積在平臺上,如圖6。利用FDC工藝打印固含量在50%-55%的鋯鈦酸鉛(PZT)混合物,制備了圖7的陶瓷坯體,經高溫燒結、環氧樹脂中固化、切割、拋光等工序制造了高精度的壓電陶瓷-聚合物復合材料。

 

6 熔化沉積成型技術原理示意圖

 

7 FDC 工藝制備三維PZT壓電陶瓷骨架

 

4、直寫自由成型(Direct Ink Writing,DIW)

直寫自由成型技術,將陶瓷制備成具有固化特性的陶瓷懸浮液,計算機控制的Z軸上的漿料輸送裝置在X-Y平面內移動,同時從針頭擠出陶瓷懸浮液,其在pH值、光照、熱輻射等固化因素作用下實現固化,逐層堆積形成陶瓷零件毛坯,如圖8所示。

 

優點:

1無需加熱,同時無需紫外光和激光的輻射,在常溫下成型;

2)可配置高固含量的均勻穩定的陶瓷懸浮液,燒結后獲得高致密化的燒結體;

 

缺點:

1)水基陶瓷懸浮液穩定性較差,保存周期短;

2)有機物基陶瓷漿料穩定性高,保存周期長,但需增加低溫排膠過程,提高了制造成本。

 

8 DIW成型原理示意圖

 

9為以聚醚酰亞胺(PEI)包覆直徑為1.17um的SiO2顆粒制成的固含量為46%的水基懸浮液采用DIW方法成型的三維柵格結構,相鄰桿的間距為250um。

 

9 DIW方法成型的SiO2柵格結構

 

5、激光選區燒結/熔融(Selective Laser Sinetering/Melting, SLS/SLM)

激光選區燒結/熔融技術主要應用在金屬、復合材料的3D打印,由于陶瓷材料的熔點比較高,激光難以直接對陶瓷粉末進行燒結或者熔化,故研究重點放在了激光選區燒結上。SLS原理與三維印刷技術較類似,將粘接劑換為激光束。將難熔的陶瓷粉末外表面包裹上高分子粘接劑,激光按照計算機設計的路徑逐點掃描粉體表面,掃描的部位局部受到高溫,顆粒在相互之間的粘接劑作用下產生很好的粘接。當一層掃描結束后,輥子鋪平新的一層粉料,經激光掃描后形成新的粘接層,周期性過程完成三維部件的成型,如圖10。圖11為我國學者利用自研SLS設備打印出的陶瓷件。

 

優點:無需支撐即可制備復雜陶瓷零件;

缺點:因受到粘接劑鋪設密度的限制導致陶瓷制品致密度不高。

 

10選擇性激光燒結原理示意圖

 

11我國自研SLM設備成型的陶瓷件

 

6、光固化快速成型技術(Stereo Lithography Appearance,SLA)

光固化快速成型技術,又稱為立體印刷成型技術。陶瓷的光固化快速成型技術主要采用特定波長的光(主要為紫外光,現也有用可見光),照射能夠迅速固化的光敏液態樹脂與陶瓷粉末混合均勻的漿料,通過控制光的路徑選擇性地輻照某一層液體,最終成型出部分區域固化的零部件,如圖12。光固化成型的陶瓷毛坯件還需熱處理、燒結等工藝來增強坯體的致密度以及機械強度,故如何配制出適應特定波長、高固含量、低粘度的均勻的陶瓷漿料成為此技術的關鍵。

 

12光固化成型技術設備與原理圖

 

優點:

1)成型精度極高,可制備復雜幾何形狀的零件,如圖13;

2)得到的陶瓷件燒結后致密度高,性能優異;


13光固化成型技術制造的復雜陶瓷件

 

缺點:

1)需設置支撐結構,后處理麻煩,同時需考慮二次固化問題;

2)折射率較高的陶瓷材料(如Si折射率為3.9)難以用此技術成型。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SLA技術已經從最初的激光束線掃描發展為數字光處理技術(Digital Light Process, DLP),即由激光的線掃描變為面光源投影實現單層漿料的固化成型,速度更快;因其分辨率可達32um,精度更高,后者成為現在陶瓷光固化成型技術企業主要的研究方向,法國的Prodways公司和3DCREAM公司、奧地利的Lithoz公司(圖14)、國內的清華大學、中科院空間應用中心等在材料和設備方面均取得了實質性的成果。

 

14 Lithoz公司生產的光固化成型設備與內部工作圖

 

2016年在《Science》雜質上刊發了利用光固化成型技術打印陶瓷前驅體的技術,為陶瓷打印開辟了新的思路與方式。該技術在自制的含有硅、碳、氧的陶瓷前驅體聚合物中加入光引發劑,采用光固化成型技術制造出聚合物陶瓷零件,經1000℃的高溫熱解轉化為致密的陶瓷零件,如圖15所示。力學性能測試的結果表明,此方法制造的陶瓷零件在抗壓強度和抗彎強度性能均強于傳統方法制備的相同密度多孔陶瓷。

 

15 陶瓷前驅體3D打印零件(左,聚合物陶瓷零件,右,燒結后的陶瓷零件)

 

7、疊層實體制造(Laminated Object Manufacturing, LOM)

疊層實體制造技術,利用激光在計算機的控制下將紙片、塑料薄膜、陶瓷流延片、金屬薄片等薄層材料的每一層進行切割得到所需零件在該層的輪廓(見圖16)。每完成一層切割工作臺Z 軸進行相應的移動完成新一層的切割,重復進行直到堆積形成三維零件。

 

優點:成型速率高,無需設計支撐,制備復雜幾何形狀構件有明顯優勢;

劣勢:后處理工序繁瑣;成型的坯體各向機械性能差別較大。

 

疊層實體制造技術原理圖

 

綜上所述,這七種陶瓷3D成型方法各有利弊,詳見表1。相關技術人員需要在平衡時間成本、經濟成本、精度、尺寸等多方面因素,選擇適合自己的陶瓷3D打印成型方法。

 

1 七種陶瓷3D成型方法對比

 

IJP

3DP

FDC

DIW

SLS

SLA

LOM

原材料

陶瓷墨水

陶瓷粉

絲材

陶瓷懸浮液

陶瓷粉

陶瓷樹脂漿料

陶瓷片

成型尺寸

成本

支撐

不需

不需

需要

需要

不需

不需

不需

復雜性

復雜

復雜

復雜

簡單

復雜

簡單

復雜

二次處理

不需

不需

不需

無需

不需

需要

不需

激光

不需

不需

不需

無需

需要

需要

需要

 

目前陶瓷3D打印技術發展還不夠成熟,還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

1、材料:選擇合適顆粒大小、粒徑分布集中的陶瓷粉末,配置高固含量陶瓷漿料、低粘度、流動性好的溫度均勻的陶瓷漿料/墨水/懸浮液是陶瓷3D打印材料的主要問題,也是制約高精度陶瓷3D打印的主要原因之一;

2、

2、成型精度與尺寸的統一:目前SLA可以成型精度較高的陶瓷件,但受到光源等因素限制了其成型尺寸;3DP、LOM、FDC等技術雖可成型大尺寸陶瓷件,但精度較差。需要開發出成型精度更高、控制方式更加靈活、成型尺寸更大的陶瓷3D打印技術與設備;

 

3、燒結:SLA等技術成型的陶瓷件需要經過燒結才能獲得致密度高、機械性能良好的陶瓷件,但逐層成型導致成型件的各向異性,在燒結過程中容易產生裂紋、變形等缺陷,各向收縮率亦不同,增加了燒結的難度。

 

陶瓷3D打印技術因其快速、可打印復雜形狀等優勢,打破了陶瓷傳統加工工藝的限制,受到了眾多學者和企業家的關注,相信在不久的將來,3D打印技術一定會在陶瓷領域大有作為。

 

作者:弋木

 

參考文獻:

1、3D 打印技術在傳統陶瓷領域的應用進展,王超等。

2、3D打印陶瓷材料研究進展,賁玥等。

3、高技術陶瓷3D 打印制備方法研究進展,李妙妙等。

4、淺談我國3D打印陶瓷材料及產業化發展,夏雪。

5、陶瓷3D 打印技術綜述,楊孟孟等。

作者:粉體圈

總閱讀量:31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