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陶瓷材料而言,其晶型結構與其物化性質及應用有著很大關系。因此,本文將為大家簡單剖析氧化鋯的晶型結構。
1、氧化鋯晶型有三種
純的氧化鋯在常壓下有三種晶型:從低溫到高溫依次為單斜、四方和立方。其密度分別為:單斜型5.65g/cm3,四方型6.10g/cm3,立方型6.27g/cm3。
具體溫度、密度與晶型的關系見下圖1。可見溫度越高,密度越大。因此,在同樣質量下,溫度越低,體積越大。
圖1氧化鋯晶型及轉換溫度與相應密度
下圖為氧化鋯的三種晶型圖示,從左到右分別是:a立方晶;b四方晶;c單斜晶。具體晶格常數詳見本文下方備注參考文獻。
圖2 氧化鋯的三種晶型及相應的空間群
2、氧化鋯的穩定化處理
當ZrO2從高溫冷卻到室溫要經歷c→t→m的同質異構轉變,其中由t-m相變過程要產生約7%的體積膨脹,加熱至1170℃時m-ZrO2轉變為t-ZrO2,這種轉變過程則發生體積收縮,這種t相和m相之間的相變稱為ZrO2的馬氏體相變,馬氏體相變時發生的體積變化,使得ZrO2的增韌效果得以實現。氧化鋯的熱膨脹曲線及差熱曲線見下圖3所示。
圖3 ZrO2的熱膨脹曲線及ZrO2的差熱曲線
在正常壓力溫度之下,二氧化鋯的穩定晶體為單斜晶體,而ZrO2由單斜相向四方相的晶型的轉變有7%-9%的體積變化,所以未經穩定化處理的ZrO2粉就無法制得穩定性好的陶瓷制品。
因此通常需要對ZrO2粉進行穩定化以制備韌性更好的氧化鋯陶瓷制品,所謂穩定化處理,就是在 ZrO2中加入Y2+、Ca2+、Mg2+、Ce4+等離子半徑與Zr4+離子半徑相差小于12%的陽離子(通常以相應的氧化物形式加入)。這些陽離子可以置換鋯離子形成置換固溶體,從而阻止晶型的轉變。穩定劑加入量見下表1。
表一 常用氧化鋯穩定劑及添加量
穩定劑類型 | 用量%(摩爾分數) |
MgO | 16%-26% |
CaO | 15%-29% |
Y2O2 | 7%-40% |
CeO | 13% |
穩定劑可以單獨加入,也可以混合加入。工藝可以采用電熔合成法、高溫燒結合成法或其它方法。
3、ZTC陶瓷的三種典型組織
ZTC是Zirconia Toughening Ceramics(氧化鋯增韌陶瓷)的縮寫。ZTC陶瓷有三種典型組織:①c-ZrO2相基體上彌散分布著t-ZrO2的雙組織,即部分穩定氧化鋯(PSZ);②細小的晶粒完全是t-ZrO2相,即TZP;③t-ZrO2相作為增韌相分散到其它陶瓷基體,如ZTA。
其中TZP是ZTC材料中室溫力學性能最高的一種材料,其力學性能見下表2所述。TZP中又以Y2O3作為穩定劑的Y-TZP應用最為廣泛。穩定劑Y2O3的含量在1.75%-3.5% (摩爾分數)范圍變化。典型的TZP材料微觀結構為粒徑為0.5-2μm的等軸晶組成的均勻組織。當原料中含有異類組分(SiO2)時,在界面上往往存在由異類組分和Y2O3組成的玻璃相。
項 目 | Y-TZP | Ce-TZP |
穩定劑/%(摩爾分數) | 2-3 | 12-15 |
顯微硬度/GPa | 10-12 | 7-10 |
楊氏模量/ GPa | 140-200 | 140-200 |
抗彎強度/MPa | 800-1300 | 500-800 |
斷裂韌性/ MPa·m1/2 | 6-15 | 6-30 |
熱膨脹系數/10-6K-1 | 906-10.4 | -- |
熱導率/4.186 W·cm-1·K-1 | 2-3.3 | -- |
粉體圈 作者:小白
參考資料:
1、先進結構陶瓷及其復合材料,尹衍升等著
2、ZrO2陶瓷結構及增韌機理研究,武麗華等著
備注:
馬氏體定義:馬氏體是原子經無需擴散的集體協同位移的晶格改組過程,得到的具有嚴格晶體學關系和慣習面的,形成相中伴生極高密度位錯,或層錯或精細孿晶等晶體缺陷的整合組織。
馬氏體相變:原子經無需擴散的集體協同位移,晶型晶格改組,得到高密度位錯等亞結構的馬氏體組織,這種形核-長大的一級相變,成為馬氏體相變。
作者:粉體圈
總閱讀量:9536供應信息
采購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