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藥片劑的種類
中藥片劑系指以藥材提取物、藥材提取物加藥材細粉或藥材細粉與適宜輔料混勻壓制而成的圓片狀或異形片狀的制劑。
圖1 片劑的分類
二、中藥片劑賦形劑
賦形劑亦稱輔料,壓片藥物應具備良好的流動性和可壓性,有一定的黏著性,遇液體迅速崩解、溶解、吸收而產生應有的療效。但實際上很少有藥物完全具備這些性能,因此必須添加輔料或適當處理使之達到上述要求。
圖2 輔料種類
1、稀釋劑和吸收劑(填充劑)
用途:主藥劑量小于0.1g時,既難壓制成片,也不方便患者取藥服用。此時需要添加稀釋劑來增加片重及體積。中草藥片劑一般體積較大,基本不用加,但是浸膏量多或粘度大時需加稀釋劑輔助制片過程。若原料含有液體或油,需加入吸收劑。常用的有如下幾種。
圖3 常見填充劑
淀粉:既可以做稀釋劑又可以做吸收劑和崩解劑。遇熱水有粘性。用量過多片子易松散。故常與糖粉,糊精配比使用,常用配方為淀粉:糖粉:糊精=7:2:1。
糊精:用料過多會影響會使顆粒過硬及影響崩解速度,用量少片子易松散。遇水有粘性。
糖粉:用作稀釋劑,具有矯味及粘合作用,常作與口含片。
乳糖:用作填充劑,表面光潔,釋放快。
碳酸鈣:可做吸收劑,用量過多會引起便秘。
白陶土:常做油類藥物的吸收劑。
2、潤濕劑及粘合劑
用途:潤濕劑與粘合劑是為了將藥粉粘合成顆粒而加入的。對于含有粘性的藥材,只要添加適量液體即可產生粘性,對于沒有粘性的藥粉,需要添加粘合劑及潤濕劑。常用的有如下幾種。
水:水為潤濕劑,用于遇水產生粘性但又不變質的藥物。水在藥粉中難以分散,一般不單獨使用。
乙醇:一般用作浸膏類制粒,,濃度一般為30%-70%。乙醇易揮發,制粒過程需迅速。
淀粉漿:常見粘合劑或潤濕劑。將淀粉加水在70℃糊化,冷卻成膠凍樣。常用濃度為10%。制出片劑崩解型性好。
糖漿、煉蜜:粘性強。適用于礦物類,質地松散、具纖維性的中藥材。
阿拉伯膠、明膠:黏合力大,壓成的片劑硬度大,適用于松散藥物或要求硬度大的片劑,如口含片。
甲基纖維素、羧甲基纖維素鈉、羥丙基甲基纖維素:用作黏合劑,溶液常用濃度為5%左右,配方中加入量一般為1%-4%。
3、崩解劑
用途:加入崩解劑使藥片胃腸道中及時崩解或溶解使之迅速吸收,發揮療效。崩解劑應具有親水性,性質穩定,遇水能迅速膨脹。遇水能緩緩崩解,并能達到療效要求的,不需另加崩解劑。常用的崩解劑有如下幾種。
干燥淀粉:應用最廣的崩解劑。使用前在100至105℃進行干燥,用量為干顆粒為5%-20%。
羧甲基淀粉鈉:快速崩解劑,遇水后體積可膨脹200倍。
泡騰崩解劑:遇水能產生二氧化碳氣體達到崩解作用的酸堿系統,常用碳酸氫鈉和檸檬酸或酒石酸。
表面活性劑:崩解輔助劑,能增加藥物的潤濕性,促進水分透入,使片劑容易崩解。
4、潤滑劑
用途:改善藥物粉體流動性。常用潤滑劑如下。
滑石粉:即含水硅酸鎂,一般用量為3%-6%。
硬脂酸鹽:附著性良好,與顆料混合后分布均勻而不易分離,少量即能顯示良好的潤滑作用,且片面光滑美觀。
粉體圈 作者:小白
作者:粉體圈
總閱讀量:5591供應信息
采購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