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微粉碎技術是七十年代以后為適應現代高新技術的發展而派生的一種物料加工新技術,超微粉碎一般是指將直徑為3mm以上的物料顆粒粉碎至10~25μm的過程。目前國內一些粉體設備企業已經研發生產出最終產品為10微米以下,甚至是亞微米的粉碎設備。
國產超微粉體分級機
超微粉碎技術工藝特點
超微粉碎技術是以空氣動力學為理論,將多噴管技術、流化床技術、分級技術溶為一體,形成了一套超聲速氣流粉碎分級系統。超音速氣流粉碎分級系統,通常由氣源、供料系統、超音速噴管、粉碎室、分級室、旋風收集、布袋收集等部分組成。
多噴管流化床式超音速氣流粉碎分級系統其原理:將凈化干燥的壓縮空氣導入特殊設計的噴管,形成超音速氣流,通過幾個相向放置的噴嘴進入粉碎室,物料由料斗送至粉碎室被各噴嘴氣流加速,撞擊到射流的交叉點上實現粉碎,然后經過渦流高速分級機,在離心力的作用下進行分級。粉體通過氣流粉碎與分級,粒徑可達到亞微米級。
這種氣流粉碎的特點如下:
1、無污染性;2、低溫性;3、物理性;4、精度高;5、造型好;6、環境污染小。
正因為氣流粉碎具備上述特點,正被廣泛應用在軍事電子、機械、冶金、建材、造紙、陶瓷等多個領域,粉體從粗至微細,不僅僅是物理的變化,其表面積和孔隙度大大增加,光、電、磁、熱學性質,溶解性、吸附性、親和力均發生奇妙的變化。特別是醫藥微粉化給中醫藥加工業帶來了新的手段、新的思路。中醫藥進行微粉化后,可以大大提高人的吸收程度,特別容易消化吸收。
超微粉碎技術在中藥生產中的應用理論依據
超微粉碎是中藥材加工和中藥制劑生產工藝中的重要環節。其主要應用對象是礦物藥、貴重藥和具有特殊性質的中藥。此外,還有研究表明,超微粉體技術對有毒中藥中藥制劑過程中有其它手段無法替代的作用。
中藥的組成十分復雜,它具有植物藥、動物藥,又有礦物藥。就前兩類而言,既有動植物的組織器官,又有其分泌物等種種。僅就植物類中藥,根、根莖、皮、葉、花果、種子等均可入藥,它們的微觀組織結構存在很大的差異,加工成超細粉體的難易程度也明顯不同。因而有人提出“細胞級微粉碎”的說法,即植物細胞中所含有的成分只有透過細胞壁及細胞膜釋放出,才能被吸收,而細胞級粉碎是以植物類藥材細胞破壁為目的的粉碎作業,并不以細度為目的。由于粉碎過程中細胞壁一旦被打碎,細胞內水分和油質遷出后可使微粒子表面形成半濕潤狀態,粒子與粒子之間形成半穩定的粒子團(或稱為微顆粒),關于中藥超細粉體的要領有待于隨著研究實踐的不斷深入而逐步完善。
中藥超細粉體是由眾多的單個粒子組成的集合體,粉體的各種性質既受單個粒的影響,也與粒子間的相互作用有重要聯系。所以中藥超細粉體的質量指標體系應包括單個粒子參數與粉體系數參數。主要有粒徑、粒徑分布、比表面積、濕潤性、流動性等。
超微粉碎技術在中藥領域應用的優勢
超微粉碎技術在中藥領域,將成為中藥劑型改革的途徑之一,它既豐富了傳統炮制的內容,又能為中藥的生產和應用帶來新的活力,成為中藥行業新的生長點,其優點主要體現在如下方面:
1、超細粉體化飲片的研制與產業化
對工業化提取工藝不適合的某些中藥,如礦物藥、貴重藥、有效成分易受濕熱破壞的藥物、有效成分不明的藥物等。可粉碎后入藥,但常規粉碎工藝制得的產品起效慢,生物利用度不高;而超細粉體工藝制得的產品起效迅速,生物利用度高,能提高療效,降低毒副作用,減少服用劑量,節約藥材。
2、改造傳統的提取工藝
中藥超細粉碎后,與溶媒的接觸面積大大增加,可縮短提取時間,提高有效成分轉移率,節省能源,提高原料的綜合利用度。
3、改善現有劑型的品質
某些中藥復方藥物在臨床上具有很好的療效,但原制劑采用常規粉碎,細胞大部分保持完整狀態,有效成分溶出慢,起效速度和生物利用度有待提高;對于以粉體為原料的散劑、顆粒劑、膠囊劑、片劑等固體制劑,若將原料微粉化,不但可改變其外在性狀,還可改善其溶解度、溶出度、吸收率、附著力、生物利用度等多種藥學參數。
5、開發中藥新劑型
對于鹿茸、珍珠、海馬、冬蟲夏草等珍貴中藥材,均可通過超細化,直接制成中藥口服散劑、膠囊劑、微囊等。 而且還可研究將某些中藥材微粉化后直接與基質相混而制備透皮吸收制劑。此外還可將藥食同源的中藥品種經超細后開發成各種保健滋補品、食品添加劑。
施征
2016年7月29
作者:粉體圈
總閱讀量:4749供應信息
采購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