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浮顆粒體系及其表征
懸浮顆粒體系是指由固體顆粒分散在液體介質中形成的多相系統,該系統中的顆粒能夠通過理化手段,在一定時間內保持均勻分布而不會迅速沉降。包括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果汁飲料、化妝品、口服藥劑等,還有在農藥、水處理、導電漿料、涂料等工農業中,懸浮顆粒體系都得到廣泛和大量應用。
材料開發和生產的從業人員都清楚測試和表征的重要性,懸浮顆粒體系也不例外,理解性質、優化性能以及確保質量等方方面面都離不開詳細準確的表征數據,而具體采用的表征技術和設備,對應的參數和報告解讀,都是從業人員需要掌握的非常重要的技能,能幫助他們在日常工作中做出正確的決策,還能促進企業甚至整個行業的技術進步和發展。
光散射技術表征案例
CMP拋光液是懸浮顆粒體系的典型案例,作為先進制造工藝中的關鍵材料,其性能對拋光效率與器件可靠性具有決定性影響。粒徑分布是評估拋光液質量的核心指標,少量大顆粒可能引發拋光表面缺陷,而高濃度運輸則對體系的穩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CMP拋光液關注的主要參數及其對應的表征技術包括:
1、DLS(動態光散射)技術——通過激光照射布朗運動下顆粒產生的散射光的變化,測定納米至亞微米級別的顆粒大小及分布。
2、ELS(電泳光散射)技術——在外部電場的作用下,帶電顆粒會向與其表面電荷相反的方向移動,當激光照射到移動的顆粒上時,散射光的頻率隨之發生變化,通過檢測散射光信號中的相位變化計算出顆粒的電泳遷移率,進而推算出Zeta電位。
3、pH滴定實驗——通過改變溶液的pH值并測量相應的Zeta電位和粒徑變化,可以揭示顆粒表面電荷性質隨pH變化的趨勢。
4、SMLS(靜態多重光散射)技術——通過監測散射光強隨時間的變化,評估顆粒的聚集、沉降或分解過程以及提供有關懸浮顆粒體系穩定性的信息。
上述方法的綜合運用,不僅提高了穩定性分析的科學性和準確性,還增強了其在實際應用中的實用價值——研究人員和生產人員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控制懸浮顆粒體系的行為,從而優化產品性能和生產工藝。12月26-28日,粉體技術分會將在珠海舉辦“2024全國粉體檢測與表面修飾技術交流會(第八屆)”,會上丹東百特儀器有限公司國際高級應用工程師郭志斌將帶來題為“懸浮顆粒體系表征:光散射技術的意義與實踐”的報告,通過案例研究,系統展示光散射技術的應用,全面闡釋其在研發、質量控制及工藝優化中的重要價值,助力高效、可靠的材料開發與工業實踐。
報告人簡介
郭志斌是百特的高級應用工程師,為國內外眾多用戶提供顆粒表征技術培訓及解決方案,在測試條件、樣品預處理、數據分析和結果診斷等方面具有豐富的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
粉體檢測論壇會務組
作者:粉體圈
總閱讀量:523供應信息
采購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