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納米技術飛速發展的同時,印刷電子技術隨之而來。不同于傳統的電子制造技術,印刷電子技術將印刷工藝與電子制造相結合,具有大面積、柔性化、可大量制備、成本低、綠色環保等優點。與大家所熟知的3D打印一樣,印刷電子技術實際上是一種“增材制造”技術,僅需要印刷和干燥燒結兩步工藝,而傳統的電路制造工藝屬于“減材制造”技術,需要通過光刻、顯影等復雜工藝過程實現。常見的印刷工藝包括絲網印刷、凹版印刷、凸版印刷、噴墨打印等,隨著電子器件高性能化和高密度化要求的日益提升,噴墨印刷技術憑借其非接觸、可編程、精度高、材料利用率高以及污染少等優點,在大面積、低成本的新型電子器件制造產業表現出前所未有的潛力,如薄膜晶體管(Thin Film Transistor, TFT)、太陽能電池、有機發光二極管、傳感器以及射頻識別等。

噴墨打印制造電子元件
根據出墨方式不同,噴墨印刷可分為連續型噴墨打印(CIJ)和按需型噴墨打印(DOD)。基于現代數字控制技術的按需噴墨打印技術通過軟件自定義打印圖形以及自動化編程控制可在指定位置精準噴墨,實現直接圖形化沉積,很大程度降低了設備、材料以及能耗方面的成本,因此受到了更多的關注,且應用較為廣泛。根據原理主要可分為兩類:熱發泡式噴墨打印和壓電式噴墨打印。其中,由于熱發泡式噴墨打印過程涉及到加熱,對墨水材料的熱穩定性要求較為苛刻,因而在印刷材料種類和工藝要求多樣化的應用背景下,其泛用性不如壓電式噴墨打印。

壓電噴墨印刷OLED
噴墨打印用功能墨水的種類
功能墨水是決定噴墨打印薄膜質量的關鍵,對電子器件的性能有著重要影響。為實現良好的打印效果,用于噴墨打印的功能墨水部分物理特性需要滿足特定打印技術的要求:①合適的黏度(0.008~0.03Pa·s);②合適的表面張力(非水基墨水0.02~0.04N/m,水基墨水0.026~0.06N/m);③低揮發性以及合理的顆粒尺寸,以防止噴口堵塞。墨水的表面張力、流變性、密度和沸點等因素共同影響著墨滴噴射和襯底潤濕兩個過程,最終決定打印效果。
這種特殊墨水的制備通常是將功能材料分散于溶劑中,形成穩定的分散體系,按照溶質的種類可分為兩大類:
(1)納米顆粒墨水,即墨水中的分散質為納米顆粒,隨著后處理過程中溶劑排出,納米顆粒逐漸接觸并最終形成功能膜層;
(2)前驅體墨水,一般為金屬鹽溶解后得到的金屬離子絡合物,需在后處理過程中經歷復雜的物化反應才能夠得到功能薄膜。
兩種功能墨水的對比

常用功能墨水產品及性能
1.導電墨水
噴墨印刷導電墨水主要應用于正在高速發展的無線射頻識別標簽(RFID)、PCB線路板及柔性印刷電路板(FPCB)之中;此外,也可用于印刷電磁波屏蔽材料、顯示電極和太陽能光伏電池等方面。導電墨水通常由功能材料、有機溶劑以及穩定劑組成,其中功能材料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印刷電極的導電能力,穩定劑被用來提高墨水的穩定性,而有機溶劑可以用來調節墨水的適印性。
目前,導電墨水主要分為金屬墨水、碳基墨水和復合墨水。
各類噴墨印刷導電墨水的特性

(1)金屬墨水
以金、銀、銅等金屬顆粒作為導電主體的墨水稱為金屬墨水,其優勢在于金屬材料具有極其優異的導電能力,在電子電路中可以有效提高信號的傳輸能力、降低延遲并減小能耗,因此在商業應用中較為廣泛。金屬墨水可以按主體材料在墨水中的存在形式不同而分為顆粒型墨水和前驅體型墨水。

玻璃表面用納米銀導電墨水噴墨打印效果
金屬納米顆粒的比表面積會影響墨水所需的退火溫度,通常過大的比表面積容易引起金屬顆粒的團聚,因此為了提高顆粒型墨水的打印和儲存穩定性,高質量分數和適宜比表面積的金屬顆粒墨水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而在前驅體墨水中,金屬前驅體的選擇對印刷電極的質量有著重要的影響。目前常見的前驅體有硝酸鹽、檸檬酸鹽、醋酸鹽、草酸鹽等,但是幾種前驅體有些會分解有害物質或殘留雜質。此外,前驅體型墨水在退火過程中的還原反應迅速且劇烈,因此通常需要考慮印刷薄膜的致密性以及表面均勻性。
(2)碳基墨水
近年來,以石墨烯、碳納米管和導電聚合物為代表的碳基導電材料憑借其優異的力學性能和穩定性在柔性印刷電子材料中受到了廣泛關注。

石墨烯墨水用于射頻識別 (RFID)元件
然而,目前碳基導電材料的導電能力與金屬材料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而在電子元器件中,器件的導電能力直接決定了信號的傳輸快慢與功耗的大小,因此提升打印碳基電極的導電能力是其未來發展的核心關鍵。
(3)復合導電墨水
為了使印刷電極兼具良好的柔性和較高的導電能力,很多研究團隊將導電材料與一些碳基材料或聚合物材料基質結合制備復合型導電墨水。復合導電墨水的導電能力主要由印刷制備的復合材料中的導電滲濾網絡所決定,因為金屬材料具有優異的導電能力,因此常見的導電填料材料主要是以金屬納米材料為代表的納米顆粒、納米片或納米線等,而基質通常有PEDOT:PSS等導電高分子材料、石墨烯或碳納米管等碳基導電材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等高分子材料。

銀納米顆粒/石墨烯復合導電材料
另外,大尺寸的納米片也可以在復合導電墨水中充當基體,比如大尺寸的銀片與金屬顆粒之間的接觸勢壘較低,有利于導電載流子的傳輸。
綜上,可以看出復合導電墨水的優勢主要在于其在柔性電極方面的應用,而目前最大的問題是基體與導電填料間缺乏穩定的化學鍵或物理鍵連接而容易導致墨水的穩定性下降。
2.半導體墨水
半導體墨水已經被廣泛應用于TFT、太陽能電池、傳感器、光伏材料、存儲材料等領域,高性能半導體可以通過調控半導體墨水組分來實現。目前,半導體墨水主要可分為無機金屬氧化物墨水、有機墨水和復合墨水。
各類噴墨打印半導體墨水特性

3.絕緣體墨水
在物聯網時代,新型電子器件中絕緣體有著廣泛的應用場景,通常絕緣體中電荷的有效極化將直接影響器件工作電壓和功耗,因此需要高介電常數和低電損耗的絕緣體材料。此外,柔性電子器件還要求印刷絕緣體薄膜具有高柔性、穩定性。目前,絕緣體墨水主要可分為無機氧化物墨水、聚合物墨水和復合墨水。
各類噴墨打印絕緣體墨水特性

最常用于噴墨印刷的絕緣體材料主要是無機氧化物,如氧化鈦(TiOx)、氧化鋯(ZrOx)、氧化鉿(HfOx)和氧化鋁(AlOx)等,它們通常具有較高的介電常數(>20)、低缺陷密度、寬帶隙和高擊穿電壓等優點,不過其制備過程中的高溫退火工藝既增加了制造成本,又限制了其在柔性電子器件中的應用。
噴墨打印聚合物絕緣體具有低溫溶液加工工藝、優異柔韌性和低損耗的優勢,同時能夠形成大面積、高度均勻和光滑的功能薄膜,在大型柔性電子器件的研制中有著極大應用潛力。然而,聚合物中的化學鍵低偶極矩通常導致低介電常數(<10),這不利于其在低功耗器件中的應用。
復合絕緣材料將易于加工的柔性聚合物基體和高介電常數的無機填料結合,可兼具高介電和柔性的優勢。
目前發展現狀
不過在目前印刷電子器件領域,導電墨水中應用比較多,主要是以銀、鋁-銀和銅墨水等為代表的金屬導電墨水。導電墨水在國外的發展比較迅速,在日本、美國等國家已經出現了一批成熟的電子漿料生產企業,比如日本的三井金屬,美國的杜邦、Electroninks和日立化學等,在導電油墨特別是銀墨的制備研發方面,已經相對比較完善。

納米銀墨水顆粒
值得一提的是,以納米銀導電墨水為例,其制備技術核心主要在以下幾方面:①納米銀顆粒的粒徑控制;②干燥溫度控制;③油墨銀含量與穩定性。由于噴墨打印為了不使打印機噴口堵塞,對于墨水中納米顆粒的分散及體系的穩定性要求極高,如何在分散中解決團聚問題并且避免沉降的問題,是一項挑戰。同時,由于用于電子器件領域,分散過程中引入的雜質會對器件性能產生極大的影響,通過優化分散設備及配方體系設計來減少雜質的引入同樣值得關注。
半導體和絕緣體墨水的研究和應用仍處于起步階段,市場上還沒有大批量的半導體和絕緣體墨水產品。尤其是對于柔性印刷電子器件領域的低溫半導體和絕緣體薄膜,大多需要借助光照、微波等輔助手段結合熱退火處理,且處理尺寸較小,同時對材料體系有特定要求,暫時難以實現大規模應用。
參考來源:
1.噴墨打印電子用功能墨水的研究進展,符曉、姚日暉、楊躍鑫、蘇國平、侯明玥、劉泰江、許偉、熊鑫、寧洪龍、彭俊彪(印刷與數字媒體技術研究);
2.噴墨打印功能墨水的制備及應用研究,彭小晉(武漢理工大學);
3.噴墨打印在光電領域應用的研究進展,牛一帆、周奕華、李慶芝(數字印刷)。
粉體圈小吉
本文為粉體圈原創作品,未經許可,不得轉載,也不得歪曲、篡改或復制本文內容,否則本公司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作者:粉體圈
總閱讀量:1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