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先進電池材料企業NanoGraf Technologies宣布獲得一份來自美國國防部(DoD)1000萬美元的合同,將在美國本土開設首個高性能硅氧負極材料量產工廠,項目預計在2023年第一季度末或第二季度初完工,在2024年向電動汽車市場的供應從最高35噸/年提升至1000噸/年。
2021年3月,小米全球首發的11Pro和ullta版本手機即搭載了“硅氧負極電池”,電量達到5000mAh,同時支持67w的有線無線同功率的超級快充,半小時多點就可以直接充滿。這也是硅氧負極首次用于消費類電子產品,其最大得優勢在于嵌鋰過程中的體積膨脹較小,循環性能較好;劣勢在于嵌鋰過程會省城非活性產物,首次效率較低。
NanoGraf是美國西北大學和阿貢國家實驗室技術產業化的實體。該公司通過在日本建設的中試生產線驗證了其低成本濕化學專利工藝。相比石墨負極理論極限372mAh/g的容量,NanoGraf可以定制以實現550mAh/g和超過1400mAh/g之間的容量。2021年,該公司開發出全球運行時長最長的3.8Ah 18650圓柱形鋰離子電池,每升800瓦時 (Wh/L),并在2022年獲得國防部訂單后開發出更持久的4.3Ah鋰電池,為軍事人員的通信設備、護目鏡、頭盔等供電,于2024年底交付的產品將達到870Wh/L。
拓展閱讀
單從本次項目涉及的材料性能和產能而言,似乎并不會對目前鋰電材料格局產生重大影響,但值得一提的是,得益于《削減通脹法案》,NanoGraf還將獲得美國本土負極材料生產10%的稅收抵免。而該公司訂單也從軍事用途開始向電動汽車等民用領域拓展,這其實是當前美國主導的產業鏈去中國化的縮影。
注:美方的《通脹削減法案》將提供高達3690億美元補貼,以支持電動汽車、關鍵礦物、清潔能源及發電設施的生產和投資,其中多達9項稅收優惠是以在美國本土或北美地區生產和銷售作為前提條件。
編譯 YUXI
本文為粉體圈原創作品,未經許可,不得轉載,也不得歪曲、篡改或復制本文內容,否則本公司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作者:粉體圈
總閱讀量: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