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澳大利亞可再生能源署(Arena)發布了主要由美鋁、力拓和South32三大氧化鋁生產商商定的,到2050年實現氧化鋁精煉凈零排放(脫碳)計劃。該計劃為未來的政策和投資決策提供了框架,并呼吁公共和私營部門采取行動,協作將這個難啃的骨頭轉變為處于向凈零過渡的最前沿的行業。
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最大的氧化鋁出口國(2022年為澳大利亞經濟貢獻約75億澳元的出口額),同時也是鋁土礦的重要生產國,氧化鋁精煉每年消耗超過221拍焦耳【1兆焦耳(Mj)=1000千焦耳;1吉焦耳(Gj)=1000兆焦耳;1太焦耳(Tj)=1000吉焦耳;1拍焦耳(Pj)=1000太焦耳)】的能源,占該國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3%,而其中大約95%的排放則來自用化石燃料進行加熱的過程。
“氧化鋁精煉一直被認為是一個難以減少的行業,在減少排放方面存在重大障礙,”ARENA首席執行官Darren Miller說,“現在,我們有澳大利亞最大的氧化鋁生產商與ARENA合作,制定一條清晰可靠的途徑來減少該行業的排放。” Miller表示,現在需要的是協調投資,以加速四種關鍵的脫碳技術的商業化——這些技術可以讓煉油廠使用可再生能源代替化石燃料,并將澳大利亞六家氧化鋁精煉廠的排放量減少高達98%。
這些技術處于技術和商業成熟度的不同階段,需要大量投資來支持開發和實施。它們分別是:機械蒸汽再壓縮(MVR)、電鍋爐、電煅燒和氫氣煅燒。脫碳計劃強調,早期部署電鍋爐和MVR可能會從2027年開始減少排放,而氫氣和電煅燒技術預計將從2030年代中期開始部署。但是,沒有一種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方法,由于各個煉油廠的具體障礙和機遇,不同的煉油廠將需要不同的技術組合來實現凈零排放。該路線圖還強調了未來的關鍵挑戰。這些技術需要更廣泛的生態系統開發以實現采用,包括3GW至5GW的新固定可再生能源發電、新傳輸基礎設施、大規模可再生氫供應鏈以及支持脫碳的市場和監管框架。政府和行業需要協調投資來支持這一轉變。
編譯 YUXI
本文為粉體圈原創作品,未經許可,不得轉載,也不得歪曲、篡改或復制本文內容,否則本公司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作者:粉體圈
總閱讀量: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