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依托中國科學院施劍林院士、汪霖博士團隊為首的“特乃博TNIB”創新材料技術團隊自主專利、工藝的高純、高活性氧化鋁(4N+)粉體年產能達1萬噸/年規模化生產項目正加速落地,為5G通訊集成電路的氧化鋁陶瓷基板、半導體封裝用陶瓷和鋰電池用的高純氧化鋁隔膜等高端應用領域國產替代提供有力支撐!
高純氧化鋁產品系列
高端氧化鋁粉體及制品孕育千億級市場
高純氧化鋁應用極為廣泛,如LED發光二極管襯底、節能燈內的熒光粉、人工晶體中的紅藍寶石制品、切割工具、汽車傳感器、集成電路的陶瓷基片及工業催化劑等,各行業對其指標參數要求不同,價格也是天差地別——最低2-3萬/噸,高的卻可達100-200萬/噸之多。機構保守預計在未來5年,僅中國市場的氧化鋁粉體及其陶瓷制品的國內規模至少在千億元以上,且國內市場需求仍在不斷上漲。
(精密電子陶瓷)(藍寶石單晶) (半導體陶瓷基板)
(智能手機背板) (醫用材料如人工骨、陶瓷牙) (透明陶瓷)
(LED照明及發光材料) (鋰電池隔膜) (催化劑載體)
產品應用領域
關于特乃博
“特乃博TNIB”創新材料技術團隊,是中國先進無機材料領域“研發+產業化”能力最頂尖的團隊之一,團隊成員均為來自中國科學院及知名高校的博士和技術專家。施劍林院士主導負責多項國家自然科學重點基金、“863”材料高技術和科學院創新方向性等多項國家與地方科研項目,并參與了近百項新材料產品的研發、生產工作;汪霖博士長期從事先進材料的研究開發及大中型工業、企業的高級管理工作,具有十余年的豐富產業化落地經驗。
為確保高純、高活性氧化鋁粉體規模化生產項目順利進行,團隊于2018年成立南通特鈉博高新材料有限公司,生產以高純氧化鋁粉體為主的高端氧化物粉體(產品純度4N級以上,最高可達6N),在江蘇南通設立并運營了2500噸/年產線,率先達成“4N級以上高純度氧化鋁粉體”量產的小目標,并開始服務于精密電子陶瓷、半導體陶瓷基板、透明陶瓷、軍工領域、鋰電池隔膜等行業,為后續生產放大打下堅實基礎。根據公司發展規劃,本次高純、高活性氧化鋁規模化生產項目預計在年內簽約落地,建設期預計6-12個月,建成后年產能規模可達1萬噸,或將成為國內高純氧化鋁粉體產能最大的產線。
關于團隊
1、施劍林 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曾任上海硅酸鹽研究所所長,高性能陶瓷與超微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996),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008)。擔任國家重大基礎研究計劃和國家重點納米專項首席科學家,同時還承擔并負責多項國家自然科學重點基金、“863”材料高技術和科學院創新方向性等多項國家與地方科研項目。
2、汪霖 董事長、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博士。師從國際著名材料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原黨組書記、常務副院長嚴東生先生和中國著名材料科學家施劍林院士。
汪博士長期從事先進材料的研究開發及大中型工業、企業的高級管理工作,在國內外核心期刊上先后發表專業論文數十篇。歷任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產業辦公室主任、國家新材料產業化示范工程——光纖連接器用關鍵材料項目負責人、中國科學院與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合作項目——高壓氣體放電燈用一體化透明光管項目中方組組長、上海泰盛漿紙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高級助理、董事會秘書長、浙江吉安紙容器有限公司總經理、浙江博萊特紙容器有限公司高級管理顧問、浙江同祺包裝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昆山德力銅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關于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介孔與低維納米材料組
上硅所介孔與低維納米材料課題組組長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施劍林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是無機納米與介孔結構材料的設計、可控合成及其在能源/環境催化、生物醫學領域的(應用)基礎研究。課題組承擔過國家諸多重大項目,相關工作己發表SCI論文50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40余項,相關成果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上海市自然科學一等獎等。課題組現有正高級人員4人,副高級3人,助理研究員2人及40余名博士后、博/碩士研究生。
粉體圈 郜白
本文為粉體圈原創作品,未經許可,不得轉載,也不得歪曲、篡改或復制本文內容,否則本公司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作者:粉體圈
總閱讀量:1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