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妓女-国产精品国产精品国产专区不卡-久久人人爽爽人人爽人人片AV-俺去俺来也在线WWW色官网

為什么需要減反射涂層,二氧化硅中空粒子到底有什么神奇妙用?

發布時間 | 2021-12-03 10:59 分類 | 粉體應用技術 點擊量 | 3738
涂料 氧化硅 氧化鋁
導讀:筆者經常被客戶及專家靈魂三問:①二氧化硅微球研究了幾十年,成果無數,還有研究的必要么?②玻璃中空微珠已經產品化好多年,空心粒子還有市場嗎?③光伏玻璃使用增透涂層,已有數年,工藝成熟,...

筆者經常被客戶及專家靈魂三問:氧化硅微球研究了幾十年,成果無數,還有研究的必要么?玻璃中空微珠已經產品化好多年,空心粒子還有市場嗎?光伏玻璃使用增透涂層,已有數年,工藝成熟,性能穩定,基于空心粒子的增透涂層還能有所作為嗎?

1、什么是減反射/增透

偉大的物理學家們告訴我們:當光從光疏介質1(如空氣)進入光密介質2(如玻璃)時,因為兩者之間折射率的差異,總有一部分入射光會在界面處被反射以玻璃為例,通過上述公式得出當光從空氣(n1=1)進入玻璃時(n2=1.5),每個界面有約4.0%左右的入射光被反射。

減反射

千萬不要小瞧這4%的反射光,光伏玻璃廠為增加0.1%的透光率,絞盡腦汁,高的透光率意味著高的發電收益。汽車前擋玻璃反光影響行車安全,玻璃櫥窗反光影響觀感,手機屏幕反光影響閱讀等等,都可以歸咎于光的反射(開篇小視頻已經為大家簡單展示)。

在看展覽柜里面的展品時,你是否被反射光線困擾過?

偉大的物理學家又告訴我們,這個問題可以解決,中國人最擅長以中庸之道解決所有難題,既然折射率從1.0到1.5變化太突然,那就想辦法讓它慢慢變,至于按照什么規律變,分多少步變,專業書籍都有闡述,此處省略一萬字。核心思想是,你得找一種物質,使它的折射率nc介于1.0和1.5之間,把它做成涂層,厚度在100納米左右,這樣光在空氣/涂層、涂層/玻璃兩個界面處的反射光發生干涉相消,從而降低反射,增加透過。


2、什么材料可以實現這個目標?

解決這個問題的核心在于需要找到一種折射率較低的固體材料。氟化鎂折射率1.38,是比較理想的固體材料,但折射率還不夠低,價格也貴,于是材料學家們把注意力放在了二氧化硅身上。二氧化硅折射率1.5,本身并不是理想的低折材料,但是如果能在二氧化硅材料中引入孔隙,讓空氣分擔一部分折射率,結果是極好的。舉個例子,如果二氧化硅有50%的孔隙率,那么復合折射率就是1.5*50% + 1*50% = 1.25,遠低于氟化鎂,價格優勢就更不用提了。

3、如何在二氧化硅中引入孔隙?

以市售產品為例,主要有三種思路(可能有更新穎的方案,歡迎補充)

1)第一種以美國某公司為代表,采用溶膠-凝膠法,通過極細納米溶膠粒子堆積產生孔隙,就像我們在麻袋里裝核桃,核桃之間的孔隙是客觀存在的。但是所得涂層表面粗糙,而且這種敞開的孔隙(open pore structure)很容易吸水及臟污,導致增透效果衰減且耐磨較差。

實心二氧化硅納米顆粒堆積產生的減反射膜層結構

實心二氧化硅納米顆粒堆積產生的減反射膜層結構

2)在充分考慮第一種思路的劣勢之后,荷蘭某公司提出了第二種方案,先制備具有核殼結構的納米粒子(核為聚合物,殼為二氧化硅),再與粘合劑(binder)結合,得到涂層,最后通過高溫煅燒除去二氧化硅內部包覆的聚合物,產生孔洞,這種閉孔結構,可以有效避免孔洞被填充,喪失增透性能。這種技術路線與光伏玻璃加工工藝完美結合(涉及高溫鋼化),是目前比較主流的光伏玻璃增透解決方案。但隨之而來有三個問題:1.聚合物煅燒時是否會產生廢氣;2.聚合物高溫分解產生的氣體是否會造成球殼破裂;3.如果某些熱敏體系,譬如透明聚合物薄膜(PET,TAC,PMMAPC等)沒法高溫燒結,該怎么辦?

通過高溫煅燒聚合物/二氧化硅核殼納米微球產生的減反射膜結構

通過高溫煅燒聚合物/二氧化硅核殼納米微球產生的減反射膜結構

3)第三種思路,是將溶膠-凝膠法跟聚合物模板結合起來,簡單地講,就是在涂層中加入聚合物納米乳膠粒子(尺寸較大),使二氧化硅溶膠粒子(尺寸較小)吸附在乳膠粒子表面,形成類似草莓結構,涂層高溫煅燒(calcination)之后形成足夠多的孔隙,工藝更簡單,亦有部分光伏玻璃企業采用該方案,但是依舊沒法解答思路2所帶來的三個問題。

可能有人要說,如果要用在熱敏基材表面,既然不能高溫燒結,那我先合成中空粒子,再配成涂料,不就行了?確實可以,但是難點就在中空粒子的制備,它需要滿足以下幾個條件:

如前所述,整個涂層的厚度在100納米左右,所以中空粒子的尺寸要小于100納米;

中空粒子在保證小于100納米的前提下,內部空腔要大,孔隙率要高,同時硬度還要高;

中空粒子的尺寸分布要均勻,否則所得涂層粗糙度高,耐磨、耐臟污性能下降;

粒子不能有任何形式的團聚,不管是在分散介質(如水或有機溶劑),還是在涂層中,稍微的團聚會嚴重影響光的透過率;

納米粒子的表面能高,易團聚,即使在溶劑中不團聚,也不代表溶劑揮發后,還能夠與其他組分保持良好相容性,因此表面需要不同程度的處理。

4、中空粒子的制備方法

已報道的中空粒子的制備方法有很多,筆者總結下來,基本繞不開模板法,通俗點講,就是先提供一種可支撐的模板材料作為核,然后在核表面沉積二氧化硅,最后想辦法除去核。區別在于,選什么樣的材料做模板,選什么樣的工藝去除模板,這里介紹四種典型的方法。

1)聚合物模板法,就是前述荷蘭某企業的技術路線,先合成聚合物小球,通過表面某種相互作,使硅源在其表面水解、縮合、沉積,形成較致密的球殼,形成核殼結構,再通過高溫煅燒,除去聚合物,形成二氧化硅中空粒子。這種方法簡單、高效,所得中空粒子尺寸均勻,但是二氧化硅表面富含羥基,燒結的時候,彼此極易團聚,燒結之后再分散,是件麻煩事,所以筆者認為將模板燒結工藝與玻璃鋼化結合在一起,是非常天才的想法。但要通過這種方法來得到穩定的、單分散的中空粒子,還需要努力。

聚合物模板法

2)金屬氧化物模板法,日本某企業技術路線,用25納米氧化硅/氧化鋁復合溶膠粒子做模板,然后在表面分別沉積氧化硅和氧化鋁,到達目標尺寸后,加酸溶解氧化鋁,產生鋁鹽,并通過超濾、透析等步驟,除去鋁鹽,得到具有中空結構的二氧化硅,工藝復雜、流程長、產能有限,導致價格居高不下,只能用來開發更高附加值產品,對于薄利多銷的光伏玻璃行業來講,是天價。

3)聚電解質模板法(本質上也屬聚合物模板法,但筆者認為思路比較新穎,也單獨做介紹)。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教授團隊,利用聚丙烯酸在乙醇/水混合溶劑中會自發形成納米團聚體(像小時候見過的毛線團),然后在其表面沉積二氧化硅,最后通過多步水洗、醇洗、離心過程,除去聚丙烯酸,得到二氧化硅納米中空粒子(J. Phys. Chem. C 2008, 112, 3641.)。國內尚未見到該技術產業化,不幸的是韓國某公司已在該技術上做了改良,推出了產業化的中空粒子,但繁瑣、冗長的步驟和工藝,既限制產能,也使成本居高不下。

聚電解質模板法

4)軟模板法,就是借助高分子表面活性劑的穩定作用,將低沸點的溶劑(沸點小于200度)穩定到納米尺寸,形成水包油(O/W)乳液,然后在其表面沉積二氧化硅,形成復合結構,后期溶劑能夠在較低的溫度下揮發,形成中空結構。但是引入體系的表面活性劑多通過電荷相互作用,與二氧化硅牢牢結合在一起,很難除去,最典型的如CTAB,CTAC等等,經常被用于介孔材料的制備,但只有400度以上的高溫才能徹底除去。表面活性劑的存在,一方面影響中空微球的孔隙率,另一方面如果用于光學涂層,會影響表觀及其他性能。

軟模板法

事實上,在減反射涂布市場上,很大一部分是通過濕法涂布實現(干法主要通過CVD或PVD法制備涂層,以后會詳細介紹),而濕法所用減反射涂料,核心上游原材料就是二氧化硅納米中空粒子,再配合其他粘合劑(Binder)及助劑,通過合適的涂布工藝就能得到減反射涂層。日本企業最早開始做,韓國緊隨其后,中國企業仍在努力。

筆者長期從事二氧化硅微球材料的研發,基于前期累積,提出了一種全水相自組裝制備二氧化硅納米中空粒子的技術路線,不使用模板、不使用表面活性劑、不使用低沸點液體,工藝簡單,已實現噸級量產,成本低廉,性能優異。粒子尺寸、壁厚、孔隙率、表面性質系統可調,能滿足不同減反射體系需求,如油性UV體系、油性熱固體系、水性UV體系以及水性熱固體系。

二氧化硅空心粒子

二氧化硅空心粒子

直接使用空心微球產生的減反膜層結構

直接使用空心微球產生的減反膜層結構

現在再來回答前面的靈魂三問:

二氧化硅微球依然有研究的必要,學術是一回事,能否被產業化是另一回事,好的科研成果要高質量落地,需要學界、業界通力配合,研究人員一個細節的改變,可能會使產業化成本大大降低;

玻璃中空微珠雖然也能算是二氧化硅中空粒子,但尺寸在10微米及以上,制備路線與納米中空粒子完全不同,應用方向更是不同,對于苛刻的光學增透涂層,1微米都太大;

光伏玻璃增透方案與其加工工藝密切相關,仍有進一步改進的空間,逐漸涌現的光伏后端市場,由于無法高溫燒結,基于中空粒子開發的自潔、增透涂液就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透明聚合物增透市場潛力無限,中空粒子是濕法涂布方案中繞不開的核心原材料。

關于寧波特粒

寧波特粒科技有限公司,專注于二氧化硅納米中空粒子的研發與產業化,擁有各種規格中空粒子以及開發的減反射涂料點擊如下視頻了解一下它吧~~

https://mp.weixin.qq.com/s/XVRSSJssfIk4FIyvimneXA

 

文章來源:寧波特粒 趙永亮先生

粉體圈Alpha編輯整理

作者:粉體圈

總閱讀量: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