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888年,奧地利化學家弗里德里希·萊尼澤發現了液晶及其特殊的物理特性,不過這種物質到了1973年才首次被運用于制作電子計算器的數字顯示。而到了2010年代,液晶顯示器由于功耗低的特性備受工程師青睞,目前已成為電腦、電視機的主要顯示設備。
液晶顯示器的主要原理是以電流刺激液晶分子產生點、線、面配合背部燈管構成畫面。在液晶顯示面板中,背光模組是液晶顯示器的關鍵零部件,其功能在于提供分布均勻和充足亮度的光源。在背光模組中,導光板(LGP)作為最重要的部件承擔了引導光線的功能,其設計與制造是背光模組的關鍵技術。
液晶顯示器構造圖
目前,LCD背光模組以側光式為主,導光板材料分為有機透明材料和無機透明材料,兩者具體的對比可以看下方。
1.有機透明材料:
傳統LCD導光板基板普遍采用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脂)、PC(聚碳酸脂)、MS(苯乙烯共聚物)、ZEONOR(環烯烴聚合物)。其中,PMMA是一種高透明的無定形塑性聚合物,透光率90%~92%,并能透紫外線達73.5%,折射率1.49,機械強度高,韌性好,拉伸強度60~75MPa,沖擊強度12~13kJ/m2,可拉伸定向,耐紫外線和抗大氣老化性能,成本低,是目前最為普遍的材料。
2.無機透明材料:
無機透明材料主要就是玻璃材料,是隨著LCD電視尺寸大型化和顯示高品質化所涌現出新的導光板材料。玻璃導光板作為一種新興產品,主要化學成分為二氧化硅(SiO2),輔助成分如Al2O3、B2O3、Fe2O3、堿金屬氧化物、堿土金屬氧化物等,它們都可以改變玻璃理化工藝性能。按現有公布的專利以及文獻資料來看,玻璃導光板的主要研發方向為玻璃輔助成分調節玻璃導光板性能,如機械性能、化學穩定性、導光質量等。
玻璃導光板的優勢
雖然有機透明材料具有優異的光學性能和低廉的成本價格優勢,但它們在超大尺寸、超薄液晶電視應用時,其系統強度差、熱變形大是最大不足,同時塑料熱膨脹系數大,尺寸受環境溫度變化大,要求結構預留安全間隙大,不利于窄邊框設計。
而在顯示行業中,薄型化發展已成必然趨勢。對于目前的兩種主流顯示器OLED和LCD,由于后者需要背光源因此在顯示器厚度上的對決上已處于劣勢。為了盡可能地解決LCD顯示厚度的問題,導光板的輕薄化是關鍵。因此玻璃基板廠商康寧、旭硝子分別推出玻璃導光板,使得LCD顯示變得纖薄,導光板厚度降至1~2mm左右。而且隨著玻璃基板生產工藝技術越來越精細,玻璃基板最薄可達到0.1mm,同時具備較好的機械性能、出色的尺寸穩定性。可以說,玻璃導光板的的應用,給LCD顯示帶來了巨大生機。
夏普推出的120英寸超高清專業液晶顯示器
結語
與傳統導光板相比,玻璃導光板具有優良的力學性能,是替代傳統PMMA導光板的最佳替代品,可以實現電視超薄、輕量和大尺寸的新穎時尚設計。而且由于玻璃導光板高耐環境性,以及其使用期間較小的變形,使得通過窄邊框設計實現“零邊框”成為可能。不過玻璃導光板仍然有許多亟待改善的地方,如玻璃的光學性能問題、生產加工工藝的問題,這些都需要時間來解決,假以時日相信玻璃導光板的優勢一定可以繼續擴大。
資料來源:
液晶顯示面板用薄型玻璃導光板國內外研究進展,張微塵,譚皓緯,李俊杰,田英良。
液晶顯示器用導光板概述,沈玉國,王保平,王平,張洪響,昌皓。
粉體圈NANA
作者:粉體圈
總閱讀量:1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