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大量的工業生產,每天都會有大量的余熱產生。這些余熱實際是一種極具潛力的可再生能源,雖然有好幾種材料可以利用廢熱生產能源,但它們都受效率低及穩定性差等因素影響無法投入實用,從歷史上看,利用熱能生產能源的效率遠遠低于太陽能、風能或水力發電。
出于不浪費的原則,在這一領域科學家們有著大量的研究。比如說近日由北海道大學電子科學研究所(RIES)的Hiromichi Ohta教授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就發明了一種層狀鈷氧化物,其室溫下金屬氧化物的熱電優值創下了歷史紀錄。這項研究的結果已經發表在材料化學雜志上。
暴露在明火下的鋇鈷氧化物薄膜產生了電壓
若想利用余熱,就需要通過塞貝克效應進行熱電轉換——即當導電材料上有溫差時產生電流,其中熱電品質因數(ZT)是決定器件熱電轉換效率的關鍵因素。一般來說金屬氧化物的熱電轉換效率都很低,但是基于金屬氧化物的熱電器件往往具有很好的環境兼容性,因此備受青睞。
為了補足金屬氧化物的這個短板,Hiromichi Ohta的團隊合成了一種具有高ZT和在寬工作溫度范圍內的高穩定性的層狀氧化鈷。常見的鈉鈷氧化物的ZT大約為0.03,而Ohta團隊的研究人員通過采用其他堿金屬或堿土金屬如鋇、鍶和鈣代替鈉,成功創造出一種ZT僅為0.11的材料。
研究人員提出,原子質量與熱導率成反比,這是因為較重的原子抑制了氧化鈷層加熱產生的振動。不過為了提高材料的穩定性和有效性,以及確定最有用的實際應用,科學家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來改進材料的組成。
來源:azom
粉體圈coco編譯
作者:粉體圈
總閱讀量:1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