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埃因霍溫理工大學(TU/e)的學者開發了一種可以制造大型陶瓷3D打印部件的新模式。該項研究隸屬于一個大型研究項目,研究和改進包括層沉積的陶瓷的完整打印工藝。
陶瓷材料的特點導致在3D打印過程中會發生變形和開裂,這通常是由于內部應力所導致的。因此,目前3D打印依然主要用來生產體積較小的(幾厘米尺寸)的陶瓷部件。
研究人員創建的模型將陶瓷增材制造分為兩個過程:首先,陶瓷粉體和聚合物混合并鋪成薄層,層間的光固化將確立打印對象的最終形狀;其次,燒結。而光固化階段正是關鍵——這很可能是造成應力的原因。新模型考慮了打印設備的設置,比如紫外光源和粘合劑的特性,還有硬化過程中陶瓷粉體的光反射和內部溫度升高。
隨上述參數變化而對打印過程不斷調試,確保不會發生壁厚過厚、物件過熱、硬化不足或不均勻,從而將內應力消弭。這是朝著大體積和復雜形狀陶瓷打印方向邁出的寶貴一步!
編譯 YUXI
作者:粉體圈
總閱讀量:2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