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線(UV)輻射是導致皮膚癌和其他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尤其當天然的紫外線輻射源與人工光源(如醫療用紫外線燈等)相結合時,風險就會倍增,因此檢測和測量不同環境中的紫外線暴露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幫助人們規避患病風險。
據外媒報道,在巴西圣保羅聯邦教育科學技術研究所與圣保羅大學物理研究所合作進行的一個項目中,就包括了關于檢測紫外線的研究內容。研究人員調查了摻雜了碳和鎂的氧化鋁(Al2O3: c,Mg)對紫外線輻照的敏感性,研究結果以《熱釋光效應α-Al2O3:C,Mg》為題發表在了“Journal of Luminescence”雜志上。
“本身摻碳氧化鋁[ Al2O3: c ]就因對 x 射線、β射線和伽馬射線等各種輻射的敏感性而聞名,被用于個人和環境紫外線劑量測定。但我們發現,當摻雜鎂和碳時,這種材料也會對紫外線產生反應,”文章的第一作者 Neilo Marcos Trindade 教授說。
摻碳、鎂氧化鋁之所以能感應到紫外線,原因在于熱釋光效應——物質暴露在輻射下加熱時發出的光。“鎂摻雜會導致晶體中出現大量缺陷,這使得材料對電離輻射和紫外線等非電離輻射產生強烈的反應,”Trindade 教授說。
其他發現
除了發現這些晶體能夠用于檢測紫外線外,特林達德和他的學生還獲得了另外兩個重要成果。首先,材料對紫外線輻射的反應類似于它對β輻射的反應,這意味著迄今為止進行的許多β 輻射測量可能受到紫外線干擾的影響。
第二,材料對這兩種輻射的反應變化模式不一樣,比如說它對β輻射的反應是線性的,發光隨著電離輻射的增加而逐漸增加;而在紫外輻射的情況下,材料的發光并不線性變化,因此紫外線干擾問題在未來的設備中應能得到解決。
資料來源:www.fapesp.br/en
粉體圈 Coco編譯
作者:粉體圈
總閱讀量:2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