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工業技術的發展,設備不斷向高速、重載、集成化、高精度的方向發。不過機械運行條件的苛刻以及內部溫度的過高,往往會導致設備內部的摩擦磨損,為了這類型的負面影響,就需要大量使用潤滑劑——一方面潤滑油脂可以利用流體壓力分隔表面,避免設備兩端接觸;另一方面可以犧牲性的表面化學膜保護表面,避免粘著和磨粒磨損的損傷。
潤滑原理
注:
摩擦力的來源,目前被主要接受的觀點可分為兩方面:一是滑動時接觸點粘著點被剪斷;二是硬金屬表面的微凸體嵌入軟金屬表面,運動過程中產生推碾和犁溝效應。
但為了取得更好的潤滑效果,人們現在還會使用納米顆粒來改善潤滑油脂的技術指標,比如說二氧化硅(SiO2),就是一種相當不錯的潤滑油添加劑。
二氧化硅主要起什么作用?
SiO2在潤滑油脂中所起的作用,與它的表面結構息息相關——通過紅外光譜研究可發現,納米SiO2表面含有硅氧烷基、自由羥基和形成氫鍵的羥基。其中,Si-O活性與其所處的位置有關,處于結構中心的Si-O鍵具有極性,結合能力大;處于微粒表面的Si-O鍵活性大,能與其他分子發生力的結合作用。而Si-OH基團具有很強的活性,易于與其周圍離子發生鍵合作用。
1、稠化劑
稠化劑是潤滑油脂中的重要組分,它能使基礎油被吸附和固定在骨架結構中,形成具有穩定結構的潤滑劑。納米SiO2作為一種無機稠化劑本身不熔化,所制得的潤滑油脂滴點高,具有良好的高溫潤滑性能和氧化穩定性,是制造高溫潤滑脂理想的稠化劑。另外,SiO2的稠化能力與它的粒徑大小有關。粒徑越小,比表面積越大,稠化能力越強,用量也越少。
大比表面積、高吸油值的二氧化硅顆粒
2、直接作為潤滑添加劑使用
由于納米材料具有比表面積大、高擴散性、易燒結性、熔點降低等特性,將納米材料作為添加劑時,可以在摩擦表面形成一層易剪切的薄膜,降低摩擦系數,還可對摩擦表面進行一定程度的填補和修復。另外由于納米粒子尺寸較小,可以認為近似球形,像鵝卵石一樣自由滾動,因此可起到微軸承作用,使承載能力提高。
例:霍玉秋等以正硅酸乙酯和氨水為原料,制備出具有無定形晶體結構、粒徑約為60nm的單分散球形SiO2納米微粒。由于單分散納米SiO2微粒表面含有大量的羥基和不飽和殘鍵,在金屬表面可發生強烈的化學吸附,形成牢固的吸附膜,從而保護金屬摩擦表面,顯著提高基礎油的承載能力和減摩抗磨性能。
3、表面改性后作為潤滑添加劑使用
就化學組成而言,納米SiO2表面的特點是有一層均勻的硅氧烷和單獨的羥基,羥基的存在會讓添加了SiO2的潤滑劑抗水性能較差,易硬化,高溫條件下容易失去流動性。不過羥基活性高,易于進行化學反應,因此納米SiO2表面很容易被改性,表面改性的原理不是重點,但是改性后就能減少甚至避免這些弱點,最后制得高溫性能和抗摩性能良好的潤滑劑。
例:李小紅等以硅酸鈉為前驅體,在納米微粒生成的過程中加入有機修飾劑M-2,合成了型號為DNS—Am的SiO2微粒;以正硅酸四乙酯為前驅體,以含不飽和雙鍵的長碳鏈化合物M-7為修飾劑,采用原位表面修飾法合成出RNS-D型可反應性納米SiO2。
這兩種微粒的表面鍵合了親油性的有機碳鏈化合物,在油性介質特別是潤滑基礎油中有很好的分散性,粒徑都在10~20nm之間。研究人員在汽油機中分別添加質量分數為0.3%的DNS-Am型和RNS-D型SiO2納米微粒后,發現前者在大往復試驗機上摩擦因數減少了40.7%,磨損量降低了69.0%,后者則減少了35.8%和54.0%,均有明顯效果。
結語
可看出,納米SiO2顆粒在潤滑劑領域確實具有很不錯的應用前景。而且由于潤滑劑在使用和后處理過程中難免對環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因此像SiO2一樣添加量少且無污染的材料,對于降低成本和環境保護來說確實存在重要意義。
資料來源:
納米二氧化硅在潤滑劑中的應用,陳文君,文慶珍,謝治民。
納米顆粒添加劑在潤滑油中的應用,黃昆。
粉體圈 小榆
作者:粉體圈
總閱讀量:4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