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來講,氮化物陶瓷是由粉體原料燒結而成,粉體原材料的品質又由其制備方法和原料的狀況決定。因此,研究氮化物陶瓷的燒結性能、以及致密化材料的微觀結構特征和力學性能,離不開對粉體制備方法的探討。燃燒合成作為一種材料制備新技術,因具有工藝簡單、制備周期短且近零能耗、綠色制備等特征而得到國際材料界的廣泛關注,并于近二十年來持續快速發展。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在燃燒合成系列化陶瓷粉體材料的工程化應用方面居國際領先水平。迄今為止,已積累了包括亞微米Si3N4粉體、納米SiC粉體、 SiAlON熒光粉、MgSiN2 、Mg3N2、及Si3N4-Fe、TiN-Fe、VN-Fe等系列化粉體的規模生產技術,并向多家企業完成了技術轉讓和技術服務。近年來,在基于高壓CO2氣體的氣固燃燒合成技術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創新突破。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功能陶瓷材料研究組組長李江濤博士生導師
由粉體圈平臺主辦的“2017年全國氮化物粉體與陶瓷制備技術研討會”,將在9月14日在山東煙臺舉辦,我們榮幸邀請到中科院理化所的李江濤博士生導師,為大家分享題目為“氮化物陶瓷粉體材料的燃燒合成技術:研發、中試及產業化應用”的報告。該報告主要是希望能夠與企業家互動,推進氮化物陶瓷粉體的產業化進程。
對于目前氮化硅材料這一個熱點的話題,,李老師直言,“從最初的結構陶瓷,到后來透明氮化硅(紅外制導窗口)、熒光氮化硅(LED用熒光粉)、高熱導氮化硅(IGBT基板)、深海用氮化硅,可謂歷久彌新,與企業界結合好了,大有可為。”
李江濤簡介: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功能陶瓷材料研究組組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無機非金屬學科第13、14屆會評專家;兼任中科院唐山研究轉化中心理化事業部部長、中鋼集團“先進耐火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兼職教授,合肥工業大學兼職教授。
1995年于北京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獲工學博士學位。2002年12月調入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組建功能陶瓷材料研究組。主要從事先進陶瓷材料的燃燒合成制備技術研究、紅外陶瓷材料的輻射節能與工業應用研究。先后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課題、國家科技部ITER專項ITPA人才課題、863重點課題、以及科學院知識創新方向性項目等多項課題。
粉體圈 作者:沐恩
作者:粉體圈
總閱讀量:3779供應信息
采購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