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上海交通大學安徽陶鋁新材料研究院在淮北成立,上海交通大學超強納米陶鋁合金技術落地安徽,將在淮北投產。據悉,項目依托的是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王浩偉教授團隊的鋁里“長”陶瓷技術——超強納米陶鋁合金。
國際上傳統方法是先把陶瓷制成顆粒或纖維,然后用攪拌鑄造或粉末冶金的方法混入鋁合金中獲得鋁基復合材料,這種辦法會出現加工成形困難、強度及塑性差和性能不穩定等一系列問題,嚴重阻礙了這種材料的工程應用。
而王浩偉教授想做的是,把陶瓷的屬性真正加到鋁里面,生成渾然一體的新材料。他們最終采用了“原位自生技術”,通過熔體控制自生,陶瓷顆粒的尺寸由外加法的幾十微米降低到納米級,突破了外加陶瓷鋁基復合材料塑性低、加工難等應用瓶頸。 納米陶鋁合金同時具備了陶瓷的硬和鋁的輕,具有高剛度、高強度、抗疲勞、低膨脹、高阻尼、耐高溫等特點,強度和剛度甚至超過了“太空金屬”鈦合金!
王浩偉教授表示,目前納米陶瓷鋁合金已經用于天宮一號、天宮二號、量子衛星、氣象衛星等關鍵部件翱翔于太空。同時,應用于內燃機活塞和汽車關鍵部件,不僅能有效減重,還可以節能減排、提高安全性。
8月4日,安徽省淮北市人民政府、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均瑤(集團)有限公司、安徽相邦復合材料有限公司簽署“四方協議”,將依托上海交大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王浩偉教授團隊建設交大陶鋁新材料創新中心,搭建一個有利于納米陶鋁合金拓展應用的市場化運作平臺,建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材料生產、產品設計、制造工藝以及使用標準等成套體系。
參考來源:人民網
作者:粉體圈
總閱讀量: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