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梧州一個典型的內陸港口城市,之所以能成為今日的“世界人工寶石之都”是得益于改革開放的政策。1982年,改革開放序幕拉開不久,香港商人崔福明在梧州開設了第一間寶石加工廠,是當時的優惠吸引外商的政策,也有水路上,梧州是廣西距離香港最近的一個城市的區位因素。接下來泰國、意大利、臺灣等一些國家和地區的珠寶商也紛紛來到梧州,以此降低自己的成本,梧州作為新興的寶石加工集聚地逐步形成規模。
立方氧化鋯寶石
據一個從事寶石加工的朋友介紹,目前,梧州每月消耗掉100噸立方氧化鋯原材料。每年生產立方氧化鋯人工寶石超過1000億粒,占國內產量80%、世界產量70%以上,年產值約25億元。因此,梧州“世界人工寶石之都”的稱謂絕不是虛名。另外,由于立方氧化鋯是高溫合成的方法制備,屬于高能耗的產業,目前主要是泰晶、鴻利等企業在四川設立的工廠來完成。
梧州作為世界人工寶石的切磨加工中心,自然也就成為拋光研磨材料市場的樂園。小編曾經調研過“中國金剛石微粉之鄉”河南柘城,那里有約60家金剛石微粉生產企業,供應著全國70%的金剛石微粉。其中,有一部分金剛石微粉就用于梧州的人工寶石拋光研磨,有些柘城的金剛石微粉企業為了開拓梧州市場,在當地設立的辦事處。一個獨具特色的產業讓兩個相距1500公里的城市產生了聯系。
隨著自動化設備的普及推廣,生產效率的大幅提升導致產品的過剩,利潤下滑嚴重,很多不具有規模效應的企業正在被市場淘汰。梧州的寶石加工從業人數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最高峰的12萬人減少到目前的4萬人左右。而“中國金剛石微粉之鄉”柘城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產品過剩的市場競爭激烈,導致利潤下滑,再加上環保要求的提升,一些作坊式的工廠不得不關門停業。因此,轉型升級是這些傳統的產業聚集區必須去面對的現實問題。
粉體圈 作者:敬之
作者:粉體圈
總閱讀量:4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