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筆者在與粉體企業溝通中,發現一個反常狀況,經過環保洗禮的輕鈣按理說應該漲價才對,但事實目前反倒是一跌再跌,為什么呢?
最近有關環保的話題無疑是熱度最高的,由此引發限產、停產甚至企業關停的消息撲面而來。筆者也采訪了幾個包括湖北、河南、廣西、河北、安徽等地的非礦粉體企業,通過了解的可靠信息想要分析后續可能的答案。
自身原因
從源頭說起,原礦成本提高。原來的粗獷模式轉變為規范開采,相當數量的礦山企業關停整改,礦石提價自不必提,“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局面一段時間內會成為粉體企業的常態。
未完成環評審批的項目和企業取締關停,這次環保督查是那些長期環保欠賬粉體企業所必須面對的關口。下發通知再到動員,地方整頓再到中央環保督查行動,像過去一樣“避風頭”的幻想是不現實的。
下游市場
礦石也好,環保也罷,這都只是成本提升,只要粉體有銷路,并不需要太擔心。問題在于,粉體下游眾多產業也面臨環保問題。據筆者了解,部分粉體本該出現大漲的行情并未出現,部分粉體價格反而出現下滑。
比如最近一段時間,輕鈣價格處于下行區間,河北和河南地區價格已經接近600元,而在去年年底整頓治理時,1000元都還拿不到貨。造紙、塑料、涂料等等眾多粉體下游企業的關停就是答案。
去產能
過去經濟飛速發展的過程中,環保欠賬是一方面,技術和工藝的欠賬才是核心。產能過剩的結果是產品同質化嚴重,價格戰又導致劣幣驅逐良幣,粉體企業的產品質量難以提升。
人口紅利逐漸消失的過程,也是矛盾逐步激化的過程。以房地產為代表的終極商品過剩嚴重,從而再傳導到各行各業的下游,最后直至上游原材料。環保既是目的,也是供給側改革的手段,去產能的手段。
小結
不僅是非礦粉體,各個種類的粉體原材料所面臨的處境是類似的。這樣的大環境下,可以預見到的結果是全產業鏈的去產能化,取締、關停、整頓等等嚴厲手段將加速各行業整合的進行,這個過程將持續到供需趨于平衡,經濟形勢出現拐點為止。
粉體圈 作者:啟東
作者:粉體圈
總閱讀量: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