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珠海舉辦的“2016年全國粉體檢測與評價技術應用交流會”上,現場互動答疑環節中,粉體圈專家委員會委員,同時也是中國顆粒學會副理事長兼顆粒測試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的蔡小舒教授提出了明確的觀點:粉體檢測儀器未來是朝著圖像處理分析的趨勢發展的。
專家答疑環節:蔡小舒教授正在回答提問
關于這個觀點的討論和爭議有很多,不可辯駁的是越來越多的國際研發商在幾年前已經開始推出粒度粒形檢測裝備,比如比利時歐奇奧OCCHIO、比如德國RETSCH(萊馳)等等。相比國外廠商的活躍,國內廠商老舊的顆粒圖像處理裝備隨著客戶水平的不斷提升而越發感覺吃力。這種情況的原因很多,國內研發能力落后的狀況很難迅速扭轉,但努力追趕的成績也逐步被用戶所認可。
2014年丹東百特儀器有限公司推出的動態圖像粒度粒形分析系統,就是國內粒度檢測廠商進步的明證。在此基礎上,2016年百特又推出了量程更大的干濕兩用裝備,極大縮短甚至消弭了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對于圖像法測試粒度粒形的儀器,最直觀的難題就在于不同大小顆粒拍攝的對焦,平時拍照的經驗而知,同時拍攝不同大小的物品,很難做到同樣清晰。同理,樣品粒徑分布越寬,這個問題就越嚴重。百特的研發中心主任范繼來先生解釋后,筆者總結了以下幾點:
1、 雙側遠心鏡頭的采用,它可以在一定的物距范圍內,使得到的圖像放大倍率不會變化,這對被測物不在同一物面上的情況是非常重要的應用。
2、 平行面光源的采用,可以避免光照不均勻的情況,更有利于拍攝。
3、 強化軟件系統計算,多線程處理能力可以提高運算速度,輔助顆粒清晰評價系統,可以最大可能排除干擾,更精準的分析處理圖像。
除以上先進技術和裝備的優勢,它還配備有德國進口高速CCD相機;分散性能更好的動態循環系統;甚至設計了模式選擇功能,盡可能幫助用戶提高效率。
BT-2900LD干濕法圖像粒度粒形分析系統
據筆者了解,目前國際上基于圖像法進行粒度粒形測試的裝備的測試范圍還遠不能和基于衍射法進行粒度檢測的普通粒度儀相比,尤其是到達亞微米級別會非常困難。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儀器可以達到0.5微米左右,丹東百特推出的BT-2900LD濕法測試下限為2微米,依然存在差距;在測試上限方面,濕法高達3500微米,干法更是高達10毫米,這尤其在采礦業、建材等領域具備非常明顯的優勢。另辟蹊徑的把干濕法測量結合在一起,好比比賽中在追趕對手之余還進行了突破,國內圖像法粒度粒形測試儀器的水平令人期待。
粉體圈 作者:啟東
作者:粉體圈
總閱讀量:3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