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9日至4月2日,第45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在瑞士日內瓦舉行。共有來自40個國家和地區的近1000項發明成果參展,我國諸多高校共約40個項目參展角逐。其中東北大學冶金學院特殊冶金與過程工程研究所張廷安教授團隊研發的“利用鈣化-碳化法處理中低品位鋁土礦和拜耳法赤泥”項目獲最高榮譽金獎——評審團特別嘉許金獎。
在2015年,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在沈陽組織專家對東北大學張廷安教授團隊完成的“大規模低成本無害化處理拜耳法赤泥技術”和“鈣化-碳化法高效利用中低品位鋁土礦清潔生產氧化鋁技術”進行了鑒定,一致認為兩項技術成果均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這兩項技術發明,不僅從理論上擺脫了拜耳法生產氧化鋁對鋁土礦鋁硅比品位的限制,實現了利用低品位鋁土礦生產氧化鋁;而且,實現大幅度降低赤泥中鈉和鋁的含量,從根本上解決了赤泥的大規模、低成本無害化和資源化,是氧化鋁生產的顛覆性技術。
此次參展的張廷安教授團隊的項目“利用鈣化-碳化法處理中低品位鋁土礦和拜耳法赤泥”從源頭克服了拜耳法生產氧化鋁技術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零排放環保型生產氧化鋁的新技術。該技術的顯著優勢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對鋁土礦的品位要求大大降低,可以使用A/S(鋁硅比)低于4的鋁土礦;二是排放的赤泥含堿量低于0.5%,A/S低于0.7;三是赤泥可用做水泥的主料,或改良為土壤,或作為礦區的填充土,實現零排放。
與現有拜耳法氧化鋁生產技術相比,該技術利用同樣品位的礦石生產100萬噸氧化鋁可節約礦石近30%,每噸氧化鋁可多獲取約300元的效益,更重要的是產生無害化赤泥,突破了赤泥難以規模化低成本利用的世界性難題。
參考來源:中國高校之窗
作者:粉體圈
總閱讀量:2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