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工信部發布《粘膠纖維行業規范條件(2017版)》(以下簡稱規范條件)。目的是為更好地促進粘膠纖維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對不滿足區域規劃和生態環境保護要求的,粘膠纖維企業要依法通過關閉、搬遷、轉產等方式限期逐步退出。對缺少環境容量的地區,要限制粘膠纖維生產企業發展。
另外,要嚴禁新建粘膠長絲項目,嚴格控制新建粘膠短纖維項目,改擴建粘膠纖維項目總生產能力要達到:連續紡粘膠長絲年產10000噸及以上;粘膠短纖維年產80000噸及以上,產品差別化率高于30%。
如此嚴厲的措施,導致粘膠纖維行業洗牌是必然的,一些脆弱的中小企業不知道是否還來得及轉型。然而,粉體相關領域會傷到誰呢?
首先是粉碎設備。粉碎是粘膠纖維制作過程中的必不可少的步驟,并且對與粉碎后顆粒的粒度也是比較關心的,產業結構的調整,資源整合勢必會影響到傳統粉碎設備的使用。然而,“規范”明確提出鼓勵“采用先進的連續浸漬壓榨粉碎聯合機,保證堿纖維素的合格組成和粉碎度。”“采用先進的粘膠溶解工藝及粉碎、研磨設備,提高粘膠的溶解及過濾性能。”。可見,產業結構調整對粉體設備企業來講是危機,有“危險”也有“機會”。
其次是鈦白粉。粘膠纖維的調整也算是給價格飆升的鈦白粉降溫一些了,鈦白粉在粘膠纖維中是消光劑的作用,不少鈦白粉廠家都對與該市場開發了專用產品,以滿足客戶的需求。可見,對該領域應用的重視。今后,這個領域對普通鈦白粉的需求預期將會降溫了。
最后是粉體檢測設備。粘膠纖維還是粒度儀等顆粒測試設備的一個小市場,無論是粘膠纖維本身,還是化工原料都對顆粒的粒度有一定的要求,今后,該領域企業的集中,也會對粉體檢測設備的需求數量減少,但要求應該是提升。
總之,不僅僅是粘膠纖維,所有行業的產業結構調整,都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粉體業內的小伙伴們應該時刻準備著應對措施,審時度勢,瞄準方向和跟進風口,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粉體圈 作者:敬之
作者:粉體圈
總閱讀量:2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