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同時,美鋁和俄鋁分別爆出消息,同樣都是建在國外的氧化鋁精煉和鋁土礦項目,一個即將關閉,另一個卻重啟復產。其實,看似背道而馳的兩者,卻完全可以看作一回事,只不過是區域經濟發展不同階段的必經之路。
美鋁
美帝更早遭遇了中國目前發展階段所遭遇的問題如,“產能過剩”、“成本上升”等,因此也必須進行產業升級以提升競爭力。明白這個,回顧美鋁前前后后的表現,一切都順理成章。
2015年初,美鋁已與蘇里南政府磋商轉讓業務事宜;更早在2009年就逐步開展減產和裁員,可以說最終完全退出的結局已經板上釘釘。2015年9月28日,美鋁發布公告稱,把冶煉業務與高科技業務分拆,組建成兩家獨立的公司。其實就是把重心轉移到附加值更高的“汽車輕量化”和航空航天等方向,逐步減少成本高利潤低的冶煉部分。
美國鋁業(Alcoa)1月3日宣稱,該公司將暫時關閉旗下蘇里南氧化鋁精煉廠和鋁土礦,并就該項目的存續問題和蘇里南政府舉行會談。再看這事兒就明白,不過是貫徹了美鋁的發展戰略。
俄鋁
FRIGUIA氧化鋁廠,是非洲第一家氧化鋁企業,也是幾內亞唯一的氧化鋁加工廠。初期由美國人控股,之后外資撤走在幾內亞政府手里成了虧損企業。2000年,俄鋁接管FRIGUIA氧化鋁廠并持股85%,幾政府占股15%。但在2009年起,當地的廉價勞動力覺醒并開始不斷罷工,俄羅斯人一貫強硬毫不妥協,但盈利下降卻是實打實的,結果在2012年工廠徹底關停。
雖有豐富的資源,但人民依舊貧窮。這和很多因素有關,幾內亞經濟財政部2016年4月公布的統計報告顯示,2014年出產鋁礬土礦1862萬噸,氧化鋁為零;2015年出產鋁礬土礦1969萬噸,氧化鋁為零。很明顯可以看出,幾內亞的鋁產業鏈嚴重缺失,發展水平用我們都熟悉的詞就是仍然處于“初級階段”。
自己解決不了問題,那就別端著請人回來吧!2016年4月28日,幾內亞政府與俄羅斯鋁業集團在莫斯科簽署了合作協議,俄鋁承諾重啟FRIGUA氧化鋁廠。2016年9月,由法國、美國、俄羅斯三國專家技術人員組成的聯合考察組到FRIGUA現場研究論證工廠重啟方案。
幾內亞政府官網1月4日發布消息,俄羅斯鋁業集團(RUSAL)在幾內亞FRIA地區的FRIGUIA氧化鋁廠有望在近期重新啟動,恢復生產。這個不能套用上面的邏輯,并不是俄羅斯人愿意干臟活累活。幾內亞曾是法國殖民地,法國人和美國人都曾是該廠股東,而俄羅斯人經歷了罷工有點受傷,所以可能這回他們決定一起承擔風險。
粉體圈 作者:啟東
作者:粉體圈
總閱讀量:2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