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西安交大青島研究院傳來消息,該院歷時5年成功研制出高規格的球形鈦合金粉末,經過5年的時間,攻堅克難研發出的國內領先產品——氧含量在600PPM以下,產品規格為80—100目的球形鈦合金粉末。
圖片來源: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球形鈦合金粉末的研發有兩大業界公認的難關,第一關,是如何在微米的條件下,把鈦合金做成球體,因為球體的流動性好,便于3D打印過程的原料輸送;第二關,球體越小表面積越大,容易與氧接觸,如何做到小顆粒條件下,氧含量低。
據西安交大青島研究院先進制造粉體研究中心主任宋曉平介紹,3D打印技術的關鍵原材料球形鈦合金粉末一直被美國、加拿大、德國等國家所壟斷,導致3D打印技術成本高昂,直接抑制了行業發展。該團隊從研發設備出發,自主研發出等離子旋轉電極制粉系統、真空氫化系統、透射電子顯微鏡、掃描電子顯微鏡、震動式篩分機等多種先進設備,創新研究了等離子旋轉、氫化脫氫等四大技術路徑。據介紹,該中心的研究技術在7月份初步成型,今年10月份正式開始產業化生產,目前年產量可以達到15噸。
據悉,通過氫化脫氫粉碎系統,西安交大青島研究院又成功研發出400目以下的球形純鈦粉末,下一步,他們將通過設備創新研發出大目數、小顆粒、氧含量低的新型球形純鈦粉末。
國內一家3D打印企業的負責人這樣評價,“最初我們從加拿大購買相關原材料,每公斤價格達到了8000元,現在受到西安交大青島研究院研發成果的沖擊,他們已經將價格降到了3000元/公斤,我相信,不久,國內外的相關行業就能用上中國研發、中國制造的球形鈦合金粉末產品了。”
粉體圈 作者:郜白
作者:粉體圈
總閱讀量:3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