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車政策紅利的拉動下,我國動力鋰電池行業爆發式增長,國內電池級碳酸鋰價格一路飆升,從2015年初的每噸4.3萬元,漲到目前約15萬元每噸的價格。這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國內企業碳酸鋰超過80%依賴進口,沒有碳酸鋰價格的話語權。
而事實上,我國鋰儲量是世界排名第二位,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的報告顯示,全球可供開采的鋰資源儲量約1300萬噸,中國擁有超過350萬噸的鋰資源儲量位列全球第二,僅次于智利。但長期以來,我國鋰資源開采量只占世界總量的5%。
據了解,全球鋰資源主要分為鹽湖型、硬巖型以及地下鹵水型三種類型,其中最具工業開發價值、生產難度最低的是鹽湖型。這也是我國已探明鋰資源儲量中占比最大的類型,約占80.54%,這些鹽湖主要分布在海拔高、降水量小的青藏高原地區。
雖然我國鹽湖鋰儲量豐富,但加工難度較高。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研究所副研究員侯獻華認為:“由于鎂和鋰的離子半徑接近,化學共性較多,不易分離。目前,業界主要用鹽湖中的鎂鋰含量比例來衡量各地鹽湖鋰的開采難度。鹽湖的鎂鋰比越高,加工難度越大。大家普遍認為,鎂鋰比大于20的鹽湖難以提取鋰元素。”按此標準,我國鹽湖鋰的提取難度普遍較高。
西藏扎布耶鹽湖提鋰工程
以我國柴達木地區的東臺鹽湖為例,雖然該鹽湖的提取難度是青海地區最低的,鎂鋰比也高達33.8。而全球鹽湖鋰主產地智利阿卡塔瑪鹽湖的鎂鋰比僅為6.25,遠低于東臺鹽湖。同樣位于柴達木地區另外兩個鹽湖西臺和一里坪的鎂鋰比均高于50,察爾汗鹽湖鎂鋰比是最高的,達到1837.6,是東臺鹽湖的60倍、智利阿卡塔瑪鹽湖的300倍。由此可見,在我國青海地區從鹽湖中提取鋰的技術難度要比國外大很多,這也是國內相關企業不得不從國外進口原材料的根本原因。
可見,青海地區鹽湖鎂鋰比過高是阻礙我國碳酸鋰產量上升的最主要原因,目前,中科院青海鹽湖研究所和中科院有機化學研究所經過多年自主研發,最終找到了從青海鹽湖的高鎂鋰比鹵水中提取氯化鋰,并經過碳化產出碳酸鋰的溶劑萃取法。溶劑萃取法能夠提取純度高達99.9%的電池級碳酸鋰,這種方法具有污染小、能耗低等優勢,但對技術和設備的要求較高,年產量只有1000噸,仍然需要擴產。
目前,擴產正成為青海省內鋰鹽生產企業下半年的主要工作。根據公開資料顯示,位于三大鹽湖的多家企業都規劃了超過萬噸的產能,按照各家企業的計劃,青海省在2016年底碳酸鋰產能將高達6萬噸。
來源:中國汽車報
作者:粉體圈
總閱讀量:3425供應信息
采購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