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向生成式AI的硬件中,需要通過電源線輸送足夠的電流到處理器,才能保障章程執行計算處理,但在實際工作中,電源供給速度通常難以跟上處理器需要的大電流,這給系統的穩定性和性能帶來了挑戰。因此,在處理器的電源線上使用的電容器發揮了尤為重要的作用。其中多層陶瓷電容器(MLCC)憑借優異的高溫穩定性、較小的體積等,近年來受AI驅動出貨量攀升。而隨著AI算力不斷提升,電子設備小型化、輕量化以及集成化的發展,繼續提升電容器能量密度的需求也在不斷高漲,同時出于對環保因素的考慮,具有較高介電常數、環境友好型和可持續發展型的無鉛陶瓷電介質有望爆發需求!
介電層是電容器存儲和釋放電能的主要場所,介電層所選用的材料決定電容器能量密度的上限,目前高介電常數的無鉛陶瓷材料有鐵電體、弛豫鐵電體、反鐵電體及弛豫反鐵電體等。
MLCC結構
一、無鉛鐵電材料
BaTiO3(BT)是一種典型的鈣鈦礦型無鉛鐵電材料,具有四方相、立方相、斜方相和六方相等晶型。當溫度位于其居里溫度(Tc=120℃)以下時,鈦酸鋇呈現四方相,由于Ti4+較低的平均熱振動能,導致部分Ti4+難以克服Ti和O離子之間的作用力,而偏移到某個O離子上,在晶胞中產生電偶極矩,當外加電場作用于材料上時,這些偶極子會沿電場方向重新排列,從而產生較大的極化效應,而這種強烈的極化響應導致了鈦酸鋇表現出高的介電常數,因此往往具有高能量密度。
鈦酸鋇晶體結構及介電常數隨溫度變化
不過,鈦酸鋇的晶體結構會隨著溫度的變化而發生明顯的改變,比如當溫度大于其居里溫度(Tc=120℃)時,鈦酸鋇呈立方相,不會表現出鐵電性,其介電常數也會急劇降低。因此往往需要通過摻雜、工藝優化、微觀結構控制,來改善BaTiO3的介溫特性,獲得理想的電容溫度穩定性。除此之外,BT材料還具有較大的疇結構,會表現出較大的剩余極化,產生較大的能量損耗,作為電介質的應用效果不佳。
二、無鉛弛豫鐵電材料
為了改善鐵電材料的應用效果,可將異價或大小相差較大的離子摻入晶格,使晶格發生畸變導致晶格活化并在內部產生少量的電荷,從而產生一定的電場來破壞鐵電體內較大的電疇結構,形成極性納米微區,成為弛豫鐵電體。由于弛豫鐵電體的不同離子在晶體學等價位點上排列的無序性,其具有彌散相變的獨特行為,即其由順電相向鐵電相的相變是在寬的溫度范圍內持續進行的,不會在某溫度下發生太過劇烈的變化,在儲能過程中能夠保持結構相對穩定。
1、BaTiO3基弛豫鐵電材料
當前,BaTiO-BiMeO3材料(Me為三價陽離子或者平均三價的金屬陽離子)作為BT基弛豫固溶物被廣泛研究。在BT中引入BiMeO3不僅降低了剩余極化并且有助于提高擊穿強度。此外,鉍的6p軌道與氧的2p軌道雜化可以提高BT基弛豫材料的最大極化。通過這種方式,BaTiO3基弛豫鐵電體可以獲得更高的可恢復能量密度和能量效率。
2、Bi0.5Na0.5TiO3(BNT,鈦酸鉍鈉)
BNT也是一種典型的鈣鈦礦型陶瓷材料,具有良好的鐵電性,但剩余極化較高,且難以燒結成致密的樣品,產生的缺陷較多,導致擊穿強度較小,因此需要摻雜其他元素的陽離子或者形成固溶物來提高其性能。
3、BiFeO3(BF)基陶瓷
BiFeO3(BF)基陶瓷是一種在室溫下同時具有鐵電性和鐵磁性的多鐵性材料,有高自發極化和高居里溫度,但純的BF陶瓷也存在高剩余極化的缺點,同時在低電場下還會表現出大的漏電流,可通過摻雜Sm3+、Nd3+、La3+,或與BaTiO3、SrTiO3(ST)及Bi0.5K0.5TiO3(BKT)等稀土元素離子形成固溶物來形成弛豫鐵電體。
三、無鉛反鐵電材料
反鐵電材料儲能是基于電場作用下的能量轉換,其物理本質是雙電滯回線。即在一定溫度范圍內相鄰晶格的偶極子呈反平行排列,宏觀上自發極化強度為零,但在電場作用下相鄰晶格的偶極子可以誘導為平行排列,由反鐵電體轉變為鐵電體,呈現出場誘相變的特點和大的極化強度;當電場撤出后,偶極子可逆回復反平行排列,剩余極化強度又迅速回到零,內部能量瞬時釋放。正是由于這種特殊的雙電滯回線,反鐵電材料在高能量密度電容器中顯示出巨大的前景。
鐵電相與反鐵電相自發極化對比(來源:張小政)
目前,無鉛反鐵電材料體系大多集中在鈮酸銀(AgNbO3)和鈮酸鈉(NaNbO3)中:
1、鈮酸銀(AgNbO3)
鈮酸銀(AgNbO3)基材料作為一種典型的無鉛反鐵電材料,擁有雙電滯回線以及較高的最大極化,導致能量密度較高。然而,由于純鈮酸銀反鐵電相穩定性較差,不能表現出理想的雙電滯回線,導致能量效率偏低,因此也需要通過摻雜特定陽離子來增強器反鐵電穩定性,如在其A位摻雜Bi3+、Sr2+、Ca2+比Ag+半徑小的陽離子,在B位摻雜Ta5+等極化率較低的陽離子。
2、鈮酸鈉(NaNbO3)
鈮酸鈉(NaNbO3)具有較低的成本,但其存在的較大剩余極化和明顯的滯后,另外其擊穿強度也不夠高,盡管可以通過摻雜穩定鈮酸鈉反鐵電相提高其儲能性能,但由于其在高電場下總是表現出不可逆的AFE-FE相變,仍舊限制了儲能效率的提升,因此對于NaNbO3基陶瓷儲能性能的研究仍需進一步加強。
四、無鉛弛豫反鐵電體
由于上述反鐵電材料場致相變的大滯后性,以及大多部分的能量會在反鐵電-鐵電(AFE-FE)相變之間以熱量形式耗散,使得反鐵電材料的儲能效率通常較低,因此近年來研究人員將電疇尺寸調控至納米尺度,引入弛豫行為,構建了具有低能量損耗和纖細的雙電滯回線的弛豫型反鐵電體。目前BNT基弛豫反鐵電體和NN(NaNbO3)基弛豫反鐵電體是研究較為廣泛的無鉛弛豫反鐵電體系。
參考文獻:
1、梁峰,羅蘇南,吳桂泰.提高介電電容器能量密度的優化策略[J].山東陶瓷,2024,47(04):35-47.
2、董日壯.無鉛弛豫鐵電材料結構調控及儲能特性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3、周乃吉,吳修勝,溫紅娟,等.增強鈦酸鉍鈉基陶瓷儲能研究進展[J/OL].材料導報.
4、王曉智.鈮酸鉀鈉基無鉛儲能陶瓷的制備及其性能的研究[D].濟南大學.
粉體圈整理
作者:Corange
總閱讀量:667供應信息
采購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