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的調查結論顯示,福島核電站爆炸是由于包圍核燃料以防止其與水相互作用的鋯合金包殼釋放出的氫氣所致。
為了避免類似的事故重演,澳大利亞核科學技術組織(ANSTO)宣布已與包括伍倫貢大學、長岡理工大學、國立技術學院福島學院、日本原子能機構及其下屬的CLADS科學實驗室合作成立小組,為核反應堆中使用的包殼開發一種陶瓷涂層,以防止其吸收氫氣并在溫度過高時釋放氫氣,并在損壞時進行自我修復。
據悉,憑借陶瓷和金屬輻射損傷表征的廣泛背景,該小組正在確定輻射損傷是否會由于陶瓷基體中摻雜元素的遷移而增強自愈性能,即使在核反應堆的惡劣環境(包括輻射和極端溫度造成的損壞)中也能自我修復。ANSTO的Gordon Thorogood教授表示,“有趣的是,由于輻射損傷可以增強氧化,因此可以利用這一點來治愈損傷。”該技術將確保核工業能夠以更高程度的安全性運行,但也可以應用于當前的澳大利亞工業,例如不斷發展的將太陽能存儲在熔鹽中的儲能系統。
Thorogood教授表示,該機構擁有包括X射線和中子技術、離子束輻照和輻照后表征方法,“該項目建立在ANSTO在表征材料輻射和暴露于極端環境引起的材料降解方面的專業知識之上。”
編譯整理 YUXI
作者:粉體圈
總閱讀量: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