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自然期刊(Nature)發表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朱彥武教授研究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他們通過對富勒烯C60分子晶體進行電荷注入,在常壓條件下構建了C60聚合物晶體以及長程有序多孔碳晶體(LOPC),并實現了其克量級制備。
論文地址:DOI: 10.1038/s41586-022-05532-0

近年來,富勒烯、納米碳管、石墨烯和石墨炔等新型碳材料的發現和發展,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與研究熱潮。此前,對于制備這類新型碳材料,研究人員要么是利用高溫高壓等極限條件,要么是采用紫外光、電子束輻照等微觀處理技術。但其產率較低、產物不純,阻礙了人們對該類材料的性質與應用進行更深入探索。
朱彥武團隊長期致力于發展新型碳材料的規模化制備技術。在此次研究中,朱彥武團隊創造性地使用α-Li3N(“α-氮化鋰”)對富勒烯C60分子晶體進行電荷注入,并在溫和溫度下進行熱處理,最終得到大量的C60聚合物晶體以及長程有序多孔碳晶體(LOPC)。具體是C60與α-Li3N混合,然后加熱至中等溫度,同時保持在一個大氣壓下。據了解,α-Li3N催化了C60中部分碳-碳鍵的斷裂,然后通過電子轉移至C60分子與相鄰的C60分子形成新的CC鍵。“由于電子能級不同,電子會從氮化鋰轉移至C60分子以實現電荷注入,這些額外的電荷會改變C60分子的電子云分布,使得相鄰分子之間容易形成共價鍵——發生加成反應,兩個分子‘牽手’成功。”論文第一作者、中國科大特任副研究員潘飛說。
LOPC的制備為發現從C60(s)開始的其他結晶碳鋪平了道路,其他令人興奮的選擇包括另一個元素可以通過從“內嵌”富勒烯(例如M@C60)開始來完成,其中M可以是鑭或許多其他元素,它被封裝在全碳富勒烯籠內。
研究團隊看到了在能量收集、轉換和儲存,催化生成化學產品以及用于分子離子或氣體的分離等潛在應用。論文中還強調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合成的可擴展性,它很容易擴展到公斤級,并且通過連續的生產過程,有可能實現噸級生產。
編譯整理 YUXI
本文為粉體圈原創作品,未經許可,不得轉載,也不得歪曲、篡改或復制本文內容,否則本公司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作者:粉體圈
總閱讀量: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