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11月2日湖北日報報道,武漢中科先進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武漢先進院)在氣凝膠的制備技術上實現突破,打破國外企業對這一技術的壟斷,實現低成本制備氣凝膠。

電子信息材料研發中心副主任、高級工程師陳海平介紹,氣凝膠因成分不同,主要有無機氣凝膠、有機氣凝膠、復合氣凝膠和金屬單質氣凝膠等。當前,二氧化硅氣凝膠的絕熱性能最引人注目,技術也最為成熟,國內外氣凝膠的產業化發展大多圍繞二氧化硅氣凝膠絕熱應用展開。
干燥技術 | 超臨界干燥 | 常壓干燥 |
設備投入 | 常要高壓釜,一般工作壓力高達7~20MPa,屬于特種設備中的壓力容器,設備系統較為復雜,運行和維護成本也較高 | 采用常規的常壓設備,設備投入低,設備系統也較為簡單 |
生產成本 | 硅源:采用有機硅源,價格較為昂貴,但是純度高,工藝適應性好;設備投入:較高; 能耗方面:干燥系統耗也較高,蒸汽消耗方面兩者差別不大。 | 硅源:可采用水玻璃,價格低廉,但是雜質較多,去除雜質的工藝較為繁瑣; 設備投入:較低; 能耗方面:干燥系統耗電較低 |
產品性能 | 產品沒有任何顯著或實質意義的區別,在非二氧化硅氣凝膠制備方面,超臨界干燥工藝要成熟很多,不過還沒有量產的報道。 | |
技術門檻 | 超臨界干燥技術的生產效率、安全性,乃至工藝變更都對設備系統有較高依賴度,如果設備廠家提供設備系統較為成熱可靠,進入技術門檻相對較低 | 常壓干燥技術設備的投資門檻較低,但是技術門檻卻較高,對配方的設計和流程組合優化有較高要求,如果技術不過關,不僅生產成本可能高于超臨界,甚至于性能指標也不能達到要求 |
拓展空間 | 采用超臨界干燥技術的設備設備投入將高達數十億,前期投入過大,一般企業很難維持。 | 隨著規模擴大,投入產出比會進一步提高,可以較少投資獲得較大生產規模,因而更能適應未來大生產的需要。 |
超臨界與常壓干燥技術的對比
二氧化硅氣凝膠常見干燥工藝分為常壓干燥工藝和超臨界干燥工藝。超臨界干燥法是最早實現批量制備氣凝膠的技術,也是目前比較成熟的新型干燥技術,但對設備要求較高,費用也比較昂貴。“常壓干燥工藝制備高品質氣凝膠,成本低,但受制于國外企業。”陳海平介紹,她和團隊避開國外企業技術壟斷,另辟蹊徑,開發出二氧化硅氣凝膠常壓干燥制備工藝。采用這一工藝,產線建設投資少、規模大、效率高,可以降低30%以上生產成本,“這是一項原創性的科技攻關,已申請14項相關專利,獲得授權專利1項”。
據悉,武漢先進院已完成二氧化硅氣凝膠常壓制備關鍵工藝開發、完成中試,目前正在軍山新城的武漢先進院中試基地建設產業化產線,預計2023年完成生產線搭建并進行產品推廣。
粉體圈 整理
本文為粉體圈原創作品,未經許可,不得轉載,也不得歪曲、篡改或復制本文內容,否則本公司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作者:粉體圈
總閱讀量:735